出自宋代強至《通判國博中齋詩》:
天下以中為大本,天地得中能自生。
古之圣賢一用中,政刑禮樂萬事平。
於戲后世中道喪,政分寬猛刑重輕。
禮非儉陋則奢僭,樂不專一須鏘鏗。
其間萬事亦頗僻,或過不及誰與繩。
今公奮然力追救,大署中字為齋名。
謂中之跡不可見,粲焉其道存六經(jīng)。
尚書洪范有皇極,春秋王道為權(quán)衡。
在易之爻貴二五,于詩無邪義甚明。
子思著篇究根柢,王通命說垂儀刑。
夜探群書味中理,雞鳴而作還奉行。
出處語默皆時中,措諸萬事無側(cè)傾。
有時賓至相與樂,詠歌亦作中和聲。
檐前竹樹有中色,四序不改長青青。
公今一州貳守政,千里猶變中庸甿。
異時朝廷贊天子,擴之四海中道成,至得攝齊升公齋,一聽中論退服膺。
注釋參考
尚書
尚書 (Shàngshū) 中國上古歷史文件的匯編。“尚”即“上”,《尚書》意即上古之書。相傳由孔丘編選而成,傳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補充進去的,如《堯典》、《皋陶謨》、《禹貢》等。西漢初存二十八篇,用當時通行文字書寫,即《今文尚書》。另有相傳漢武帝時在孔丘住屋壁中發(fā)現(xiàn)的《古文尚書》,已佚。東晉梅賾(一作梅頤、枚頤)又偽造《古文尚書》。后來《十三經(jīng)》中的通行本,即《今文尚書》與梅氏偽書的合編,宋人開始懷疑梅氏偽書,至清漸成定論。今文各篇內(nèi)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,如《盤庚》反映商代奴隸社會的情況、《禹貢》記述戰(zhàn)國時黃河、長江兩流域的地理等 Shang Shu 尚書 (shàngshū) 中國古代官名。執(zhí)掌文書奏章。作為官名,始置于戰(zhàn)國時,或稱“掌書”。秦為少府屬官,漢武帝提高皇權(quán),因尚書在皇帝左右辦事,地位逐漸重要。后各朝均有設(shè)置,清代相沿不改 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 侍中、尚書、長史、參軍,此悉貞良死節(jié)之臣,愿陛下親之信之。——三國蜀· 諸葛亮《出師表》 上書乞骸骨,征拜尚書。——《后漢書·張衡傳》 明清兩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長官 minister (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) 兵部尚書洪范
da{1*1}法;楷模?!稘h書·王莽傳上》:“陛下奉天洪范,心合寶龜,膺受元命,豫知成敗?!薄稌x書·皇甫謐傳》:“子其鑒先哲之洪范,副圣朝之虛心?!?清 王韜 《甕牖馀談·英人倍根》:“其人固碌碌無足取也,然其所著之書,則后二百五年之洪范也。”
皇極
(1).帝王統(tǒng)治天下的準則。即所謂大中至正之道。《書·洪范》:“五,皇極,皇建其有極?!?孔穎達 疏:“皇,大也;極,中也。施政教,治下民,當使大得其中,無有邪僻。” 漢 荀悅 《漢紀·高祖紀一》:“昔在上圣,唯建皇極,經(jīng)緯天地?!?隋 王通 《中說·魏相》:“夫子六經(jīng),皇極之能事畢矣?!?清 陳夢雷 《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》:“昔先王建皇極以蒞萬方,化功侔於天地?!?郭沫若 《十批判書·儒家八派的批判》:“‘五’以皇極居中,而‘五’之本身復(fù)具有中數(shù)?!?/p>
(2).指皇位。 晉 干寶 《晉紀總論》:“至於 世祖 ,遂享皇極?!薄顿Y治通鑒·晉簡文帝咸安元年》:“於是宣太后令,廢帝為 東海王 ,以丞相録尚書事 會稽王 昱 統(tǒng)承皇極?!薄杜f唐書·外戚傳·武承嗣》:“皇極者,域中之大寳,必順乎天命。”
(3).指皇帝?!妒酚洝ばl(wèi)將軍驃騎列傳》 司馬貞 述贊:“姊配皇極,身尚 平陽 。”《舊唐書·文苑傳中·李邕》:“向若 林父 誅, 陳平 死, 百里 不用, 晏嬰 見逐,是 晉 無 赤狄 之土, 漢 無皇極之尊, 秦 不併 西戎 , 齊 不霸 東海 矣?!?清 屈大均 《洗象行》:“曉披瓔珞朝皇極,秋駕鑾輿出喜峰?!?/p>
(4).指皇室?!稌x書·桓玄傳》:“先臣蒙國家殊遇,姻婭皇極?!?南朝 宋 謝靈運 《宋廬陵王誄》:“託體皇極,銜怨至盡。”《宋書·謝晦傳》:“ 羨之 及 亮 或宿德元臣,姻婭皇極?!?/p>
(5).指古代有關(guān)天文、歷算、五行等方面的專門方術(shù)。《新唐書·五行志一》:“ 向 為《五行傳》,乃取其五事,皇極、庶證附於五行以為八事?!薄睹魇贰し郊總鳌ぶ苁鰧W(xué)》:“自歷而外,圖書、皇極、律呂、山經(jīng)、水志、分野、輿地……莫不各有成書。” 劉成禺 《洪憲紀事詩》之二○五:“自言 郭璞 終皇極,講見天心待殺身?!?/p>
(6).宮殿名。 明 劉若愚 《酌中志·內(nèi)臣職掌紀略》:“職掌 皇極 、 建極 、 中極 、 武英 、 文華 殿庭、樓閣、廊廡灑掃之役?!眳⒁姟?皇極殿 ”。
(7).舊時教名。 清 黃六鴻 《?;萑珪そ甜B(yǎng)·嚴xie{1~1}教》:“今世之所謂白蓮、無為、皇極、大乘、洪陽、螺祖諸教,皆奸人所創(chuàng)之xie{1~1}教也。”
春秋
春秋 (chūnqiū) 一年,四季 a year 春秋匪解,享祀不忒。——《詩·魯頌·閟宮》 幾度風(fēng)雨,幾度春秋 年齡 age 我國古代名,指公元前770—前476年中國各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史書名。儒家經(jīng)典之一,相傳孔子根據(jù)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本之《春秋》以求其斷?!谠洞痦f中立論師道書》王道
王道 (wángdào) 古時指以仁義統(tǒng)治天下的政策 kingly way;benevolent government 利害;嚴厲 terrible權(quán)衡
權(quán)衡 (quánhéng) 稱量物體輕重的器具。權(quán),稱錘;衡,稱桿 scale 為之權(quán)衡以稱之。——《莊子·胠篋》 平權(quán)衡,正度量,調(diào)輕重。——《史記》 喻指權(quán)力 power 執(zhí)權(quán)衡?!稌x書》 法度;標準 rule;standard 使人盡力于權(quán)衡。——《韓非子》 權(quán)衡 (quánhéng) 評量;比較 balance;weigh;compare 權(quán)衡利弊 權(quán)衡輕重強至名句,通判國博中齋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