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笑曬書亡玉軸,荊州還識半人無
出自宋代方回《為牟德范題石湖遺墨意有未盡復(fù)賦五首》:
日長饑雀窺鐺釜,雨過跳蛙上灶爐。
莫笑曬書亡玉軸,荊州還識半人無。
注釋參考
曬書
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排調(diào)》:“ 郝隆 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。人問其故,答日:‘我曬書?!鄙w自謂滿腹詩書。后為仰臥曝日之典。 唐 杜牧 《西山草堂》詩:“曬書秋日晚,洗藥石泉香?!眳⒁姟?曝書 ”。
玉軸
(1).指車。 南朝 梁簡文帝 《吳郡石像碑》:“非因鷁首,詎假龍橋,豈藉銀連,寧須玉軸?!?唐 駱賓王 《為徐敬業(yè)討武曌檄》:“鐵騎成羣,玉軸相接。”
(2).指船。 北周 庾信 《和靈法師游昆明池》之一:“平湖泛玉軸,高堰歇金鞍?!?唐 虞世南 《奉和幸江都應(yīng)詔》:“安流進玉軸,戒道翼金吾?!?/p>
(3).卷軸的美稱。借指珍美的圖書字畫。 北周 庾信 《哀江南賦》:“乃使玉軸揚灰,龍文折柱?!?唐 李商隱 《驕兒》詩:“古錦請裁衣,玉軸亦欲乞?!?清 余懷 《板橋雜記·紀麗品》:“﹝ 顧媚 ﹞家有眉樓,綺窗繡簾,牙籤玉軸,堆列幾案,瑤琴錦瑟,陳設(shè)左右。” 蒯文偉 《開鑒草堂消夏》詩:“牙籤玉軸縱橫處,寶鴨時焚一縷香?!?/p>
荊州
(1).古“九州”之一。在 荊山 、 衡山 之間。 漢 為十三刺史部之一。轄境約相當于今 湘 鄂 二省及 豫 桂 黔 粵 的一部分; 漢 末以后轄境漸小。 東晉 定治 江陵 (現(xiàn)屬 湖北 ),為當時及 南朝 長江 中游重鎮(zhèn)。 明 清 置府,后廢?!稌び碡暋罚骸?荊 及 衡陽 惟 荊州 ?!眳㈤啞蹲x史方輿紀要》卷七八、《嘉慶一統(tǒng)志》卷三四四。
(2). 唐 韓朝宗 曾任 荊州 長史,為時人所推重,稱 韓荊州 。見 唐 李白 《與韓荊州書》。后因以“荊州”稱己所推重之士。 明 章懋 《與張都運吉》書:“愿識荊州,為日久矣!”參見“ 識荊 ”。
半人
(1).謂夠不上一個人。多用為嘲戲之辭。 晉 習鑿齒 以腳疾廢於家巷, 襄陽 陷於 苻堅 , 堅 聞其名,與 道安 俱輿而致焉,謂 權(quán)翌 曰:“朕取 襄陽 ,惟得一人半?!?翌 曰:“誰耶?!?堅 曰:“ 安公 一人, 習鑿齒 半人也?!币姟断尻栮扰f傳》。 唐 白居易 《詠身》詩:“ 周南 留滯稱遺老, 漢 上羸殘?zhí)柊肴??!薄杜f五代史·晉書·陳保極傳》:“ 保極 以 維翰 短陋,故謂之半人也。” 清 胡天游 《保定幕府書懷呈別少儀并示王許二記曹》詩:“半人侵肺病,一卦鎖眉愁。”
(2).作惡的人?!洞蟀隳鶚劷?jīng)》卷八:“世間,為惡行者,名為半人;修善行者,名為滿人?!?/p>
(3).受人庇護、不能自立的人。 清 陸以湉 《冷廬雜識·尺牘新鈔》:“正人當庇人,不當為人所庇。為人所庇,即能自立,亦半人耳,庇人者尚餘半在人?!?/p>
(4).猶半仙人。 清 曹寅 《小游仙》詩之七:“剩水殘山作半人,多時席帽不生塵。”參見“ 半仙 ”。
方回名句,為牟德范題石湖遺墨意有未盡復(fù)賦五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