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尋豆蔻梢頭夢(mèng),二十四橋明月
出自元代吳存《摸魚兒 揚(yáng)州》:
笑風(fēng)流、少年杜牧,如今雙鬢成雪。
來尋豆蔻梢頭夢(mèng),二十四橋明月。
人事別。
把故國興亡,欲問無人說。
淮云萬疊。
但雨外疏鐘,煙中斷角,到曉共鳴咽。
蕪城外,幾樹西風(fēng)落葉。
銷磨多少豪杰。
平山堂上朝中措,天載妙音幾絕。
歌一闋。
怪水部、梅花怪我心如鐵。
才情未竭。
待跨鶴重來,纏腰半解,一奏玉笙徹。
注釋參考
豆蔻
豆蔻 (dòukòu) 白豆蔻( Amomum cardamon )的別稱,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,外形像芭蕉,果實(shí)扁球形,種子像石榴子,有香味 cardamon amomum 白豆蔻的果實(shí)和種子的俗稱,可以入藥 cardamon 比喻少女 simile of the girl;teenage of girls;hudding beauty 娉娉婷婷十三余,豆蔻梢頭二月初?!拍痢顿?zèng)別》梢頭
梢頭 (shāotóu) 樹枝的頂端 the tip of a branch 月上柳梢頭 原木的細(xì)端 top log 〈方〉∶末尾;盡頭 end 市鎮(zhèn)梢頭二十四橋
故址在 江蘇省 揚(yáng)州市 江都縣 西郊。 唐 杜牧 《寄揚(yáng)州韓綽判官》詩:“二十四橋明月夜,玉人何處教吹簫?”《方輿勝覽》謂 隋 代已有二十四橋,并以城門坊市為名。 宋 韓令坤 筑州城,別立橋梁,所謂二十四橋或存或廢,已難查考。 宋 沉括 《夢(mèng)溪補(bǔ)筆談·雜志》:“ 揚(yáng)州 在 唐 時(shí)最盛。舊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,東西七里三十步,可紀(jì)者有二十四橋。最西 濁河 茶園橋 ……自 驛橋 北河流東出,有 參佐橋 ,次東水門,東出有 山光橋 。”系指 揚(yáng)州 城外西自 濁河橋 茶園橋 起,東至 山光橋 止沿途所有的橋。 清 李斗 《揚(yáng)州畫舫錄·岡西錄》則以為:“ 廿西橋 即 吳家磚橋 ,一名 紅藥橋 ……《揚(yáng)州鼓吹詞序》云: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,故名。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橋,二説皆非。”后用以指歌舞繁華之地。 宋 周邦彥 《玉樓春·惆悵詞》:“天涯回首一消魂,二十四橋歌舞地?!?元 薩都剌 《題清涼亭》詩:“二十四橋秋水白, 淮南 八月瀉銀河?!?/p>
明月
明月 (míngyuè) 明亮的月亮 bright moon 明月幾時(shí)有 指夜明珠 a legendary luminous pearl吳存名句,摸魚兒 揚(yáng)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