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(nèi)草才傳詔,前茅已勒銘
出自唐代李商隱《寄太原盧司空三十韻(盧鈞)》:
隋艦臨淮甸,唐旗出井陘。
斷鰲支四柱,卓馬濟(jì)三靈。
祖業(yè)隆盤古,孫謀復(fù)大庭。
從來師俊杰,可以煥丹青。
舊族開東岳,雄圖奮北溟。
邪同獬廌觸,樂伴鳳凰聽。
酣戰(zhàn)仍揮日,降妖亦斗霆。
將軍功不伐,叔舅德惟馨。
雞塞誰生事,狼煙不暫停。
擬填滄海鳥,敢競太陽螢。
內(nèi)草才傳詔,前茅已勒銘。
那勞出師表,盡入大荒經(jīng)。
德水縈長帶,陰山繞畫屏。
只憂非綮肯,未覺有膻腥。
保佐資沖漠,扶持在杳冥。
乃心防暗室,華發(fā)稱明廷。
按甲神初靜,揮戈思欲醒。
羲之當(dāng)妙選,孝若近歸寧。
月色來侵幌,詩成有轉(zhuǎn)櫺。
羅含黃{1~1}菊宅,柳惲白蘋汀。
神物龜酬孔,仙才鶴姓丁。
西山童子藥,南極老人星。
自頃徒窺管,于今愧挈瓶。
何由叨末席,還得叩玄扃。
莊叟虛悲雁,終童漫識鼮。
幕中雖策畫,劍外且伶俜。
俁俁行忘止,鰥鰥臥不瞑。
身應(yīng)瘠于魯,淚欲溢為滎。
禹貢思金鼎,堯圖憶土铏。
公乎來入相,王欲駕云亭。
注釋參考
內(nèi)草
即內(nèi)制。 唐 李商隱 《寄太原盧司空三十韻》:“內(nèi)草纔傳詔,前茅已勒銘?!?馮浩 箋注:“內(nèi)草,內(nèi)制也?!?/p>
傳詔
(1).傳達(dá)詔命。 唐 韓愈 《華山女》詩:“天門貴人傳詔召,六宮愿識師顏形?!?宋 蘇軾 《贈寫御容妙善師》詩:“紫衣中使下傳詔,跪奉冉冉聞天香。”
(2).傳達(dá)詔命的官員。《宋書·朱脩之傳》:“會 宋 使傳詔至, 脩之 名位素顯,傳詔見即拜之。彼國人敬傳詔,謂為‘天子邊人’?!薄顿Y治通鑒·齊高帝建元元年》:“﹝ 謝朏 ﹞曰:‘有何公事?’傳詔曰:‘解璽綬授 齊王 ?!?胡三省 注:“傳詔屬中書舍人,出入宣傳詔旨?!?/p>
前茅
前茅 (qiánmáo) 即先頭部隊(duì)。古代行軍時,前哨斥侯以茅為旌,如遇敵人或敵情有變化,舉旌以通知后軍 patrol 前茅慮無?!蹲髠鳌ば辍?h3>勒銘(1).鐫刻銘文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濁漳水》:“祠東側(cè)有碑,隱起為字,祠堂東頭石柱,勒銘曰: 趙 建武 中所修也?!?宋 陸游 《夜泊水村》詩:“腰間羽箭久凋零,太息 燕然 未勒銘?!?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(jì)聞》卷一:“會 飲馬川 西,忽得 明成祖 勒銘紀(jì)功之石於石崖?!?/p>
(2).指刻在金石上的銘文?!稌x書·郭璞傳》:“ 會稽 當(dāng)出鐘,以告成功,上有勒銘?!?宋 楊億 《成都》詩:“ 張載 勒銘堪作戒,莫矜 函谷 一丸封?!?清 林則徐 《杭嘉湖三郡觀風(fēng)告示》:“由制義以及弦詩對策,仿闈試而略有變通,加經(jīng)解而迨論史勒銘,備眾體而學(xué)兼今古?!?/p>
(3).喻建立功勛?!逗鬂h書·隗囂傳》:“夫以二子之賢,勒銘兩國,猶削跡歸愆,請命乞身, 望 之無勞,蓋其宜也。” 明 梁辰魚 《浣紗記·允降》:“上 稽山 看妖氛清盡,勒銘歸國。”
李商隱名句,寄太原盧司空三十韻(盧鈞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