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皮日休《太湖詩游毛公壇》:
卻上南山路,松行儼如廡。
松根礙幽徑,孱顏不能斧。
擺履跨亂云,側巾蹲怪樹。
三休且半日,始到毛公塢。
兩水合一澗,潈崖卻為浦。
相敵百千戟,共攂十萬鼓。
噴散日月精,射破神仙府。
唯愁絕地脈,又恐折天柱。
一窺耳目眩,再聽云發(fā)豎。
次到煉丹井,井干翳宿莽。
下有蕊剛丹,勺之百疾愈。
凝于白獺髓,湛似桐馬乳。
黃露醒齒牙,碧黏甘肺腑。
檜異松復怪,枯疏互撐拄。
乾蛟一百丈,髐然半天舞。
下有毛公壇,壇方不盈畝。
當時云龍篆,一片苔蘚古。
時時仙禽來,忽忽祥煙聚。
我愛周息元,忽起應明主。
三諫卻歸來,回頭唾圭組。
伊余何不幸,斯人不復睹。
如何大開口,與世爭枯腐。
將山待夸娥,以肉投猰貐。
欻坐侵桂陰,不知巳與午。
茲地足靈境,他年終結宇。
敢道萬石君,輕于一絲縷。
注釋參考
靈境
(1).莊嚴妙土,吉祥福地。多指寺廟所在的名山勝境。 南朝 梁簡文帝 《神山寺碑》序:“雖鐵界銅圍,如影如約,補石擎金,隨生焰滅。獨有 鷲岳 靈境,浄土不燒,螺髻金質,聲聞難覩。” 唐 白居易 《沃洲山禪院記》:“自 齊 至 唐 ,茲山濅荒,靈境寂寥,罕有人游。” 宋 蘇軾 《次韻孫職方蒼梧山》:“或云靈境歸賢者,又恐神功亦偶然?!?明 楊慎 《游靈泉寺》詩:“泉臺埋玉樹,靈境閟仙音。” 清 魏源 《華山詩》之二:“出山意已移,靈境渺天北。”
(2).泛指風景名勝之地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雜體詩·效謝靈運<游山>》:“靈境信淹留,賞心非徒設?!?唐 柳宗元 《界圍巖水簾》詩:“靈境不可狀,鬼工諒難求?!?郭沫若 《星空·孤竹君之二子》:“呵呵,寥寂莊嚴的靈境,這般地雄渾、坦蕩、清明!”
年終
年終 (niánzhōng) 歷年的終了 year-end 年終評比 一年的末了 end of the year 年終結帳結宇
建造屋舍。《晉書·江逌傳》:“翦茅結宇,耽翫載籍,有終焉之志?!?南朝 梁 慧皎 《高僧傳·yi{1-1}解三·慧永》:“素與 慧期 共期,欲結宇 羅浮 之岫?!?唐 孟浩然 《題大禹寺義公禪房》詩:“ 義公 習禪寂,結宇依空林?!?清 方文 《贈戴其懷》詩:“結宇兵戈后,潛身草木中。”
皮日休名句,太湖詩游毛公壇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