鳳凰池涸臺星拆,回首岐山憶至公
出自唐代羅隱《隱嘗在江陵忝故中令白公叨蒙知遇…遂成長句》:
往歲酂侯鎮(zhèn)渚宮,曾將清律暖孤蓬。
才憐曼倩三冬后,藝許由基一箭中。
言重不能輕薄命,地寒終是泣春風(fēng)。
鳳凰池涸臺星拆,回首岐山憶至公。
注釋參考
鳳凰池
(1).禁苑中池沼。 魏 晉 南北朝 時(shí)設(shè)中書省于禁苑,掌管機(jī)要,接近皇帝,故稱中書省為“鳳凰池”?!稌x書·荀勗傳》:“ 勗 久在中書,專管機(jī)事。及失之,甚罔罔悵悵。或有賀之者, 勗 曰:‘奪我鳳凰池,諸君賀我邪!’” 南朝 梁 范云 《古意贈王中書》詩:“攝官青瑣闥,遙望鳳凰池。”
(2). 唐 代宰相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故多以“鳳凰池”指宰相職位。 唐 劉禹錫 《湖南觀察使故相國袁公挽歌》:“五驅(qū)龍虎節(jié),一入鳳凰池。”《冷廬雜識·進(jìn)士歸班》引 宋 危稹 《婦嘆》詩:“記得 蕭郎 登第時(shí),謂言即入鳳凰池?!?/p>
(3).池水的美稱。 唐 李紳 《憶春日曲江宴后許至芙蓉園》詩:“香徑草中迴玉勒,鳳凰池畔泛金樽?!币嘀赶沙?。 宋 王禹偁 《羅思純鶴斃為四韻吊之》:“埋瘞肯同鸚鵡塚,飛鳴不到鳳凰池?!?/p>
(4).硯名。 宋 米芾 《硯史·樣品》:“余嘗以紫石作之,有上圓下方,於圓純上刊兩竅置筆者,有如鳳字兩足者,獨(dú)此甚多,所謂鳳凰池也?!?/p>
星拆
猶星隕。 唐 杜甫 《奉送蘇州李二十五長史丈之任》詩:“星拆臺衡地,曾為人所憐?!眳⒁姟?星隕 ”。
回首
(1) [turn one's head;turn round]∶把頭轉(zhuǎn)向后方
(2) [look back]∶回顧
可堪回首。——宋· 辛棄疾《永遇樂·京口北固亭懷古》
(3) [die]∶婉辭。死亡
回首之日
詳細(xì)解釋(1).回頭;回頭看。 漢 司馬相如 《封禪文》:“昆蟲闓懌,回首面內(nèi)。” 宋 蘇軾 《觀湖》詩之一:“回首不知沙界小,飄衣猶覺色塵高。”《紅樓夢》第一○四回:“ 雨村 回首看時(shí),只見烈焰燒天,飛灰蔽日?!?mao{1~1}澤{1*1}東 《十六字令》之一:“驚回首,離天三尺三?!?/p>
(2).謂歸順?!稏|觀漢記·伏湛傳》:“ 武王 莊公 ,所以砥礪蕃屏,勸進(jìn)忠信,令四方諸侯,咸樂回首,仰望京師?!薄逗鬂h書·伏湛傳》:“是故四方回首,仰望京師?!?/p>
(3).回想,回憶。 唐 杜甫 《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》詩:“戎馬相逢更何日,春風(fēng)回首 仲宣 樓?!?南唐 李煜 《虞美人》詞:“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?!?清 錢之青 《歸里后親朋枉過有作》詩:“回首出門初,變遷幾八九?!?李大釗 《青春》:“人事萬端,那堪回首?!?/p>
(4).謂死亡?!豆沤裥≌f·梁武帝累修歸極樂》:“今日拜辭長老回首,煩乞長老慈悲,求個(gè)安身去處?!薄度辶滞馐贰返谒陌嘶兀骸爸钡脚R回首的時(shí)候,還念著老伯不曾得見一面?!?/p>
亦作“廻首”。1.回頭;回頭看。 漢 司馬相如 《封禪文》:“昆蟲闓澤,迴首面內(nèi)。” 南朝 梁 沉約 《登高望春》詩:“迴首望 長安 ,城闕鬱盤桓?!?唐 韓愈 《別盈上人》詩:“ 祝融峰 下一迴首,即是此生長別離?!?聞一多 《孤雁》詩:“可憐的孤魂??!更不須向天回首了。天是一個(gè)無涯的秘密……不是你能猜破的?!?/p>
(2).回想;回憶?!端囄念惥邸肪硪灰?南朝 梁 鮑泉 《江上望月》詩:“無因轉(zhuǎn)還汎,迴首眷前賢?!?唐 韓愈 《寄崔二十六立之》詩:“迴首卿相位,通途無佗歧?!?清 唐孫華 《賃小舟渡江》詩:“昔年迴首乘車夢,打鼓鳴笳破浪行。”
(3).歸順。 晉 袁宏 《后漢紀(jì)·靈帝紀(jì)中》:“是以羣雄廻首,百姓企踵。”
岐山
山名。在今 陜西省 岐山縣 境。上古稱“岐”。《書·禹貢》:“導(dǎo) 岍 及 岐 ,至于 荊山 ?!?孔 傳:“三山皆在 雍州 ?!薄对姟ご笱拧ぞ偂罚骸奥饰魉疂G,至于 岐 下?!薄段倪x·張衡<西京賦>》:“ 岐 、 梁 、 汧 、 雍 ?!?薛綜 注引《說文》:“ 岐山 在 長安 西 美陽縣 界,山有兩岐,因以名焉?!?/p>
至公
(1).最公正;極公正。《管子·形勢解》:“風(fēng)雨至公而無私,所行無常鄉(xiāng)?!薄秴问洗呵铩ど鞔蟆罚骸?湯 立為天子, 夏 民大説,如得慈親,朝不易位,農(nóng)不去疇,商不變肆,親 郼 如 夏 ,此之謂至公。”《后漢書·荀彧傳》:“秉至公以服天下,大略也?!?/p>
(2).科舉時(shí)代對主考官的敬稱。謂其大公無私。 唐 劉虛白 《獻(xiàn)主文》詩:“不知?dú)q月能多少,又著ma{1|1}衣待至公?!?宋 歐陽修 《與吳正獻(xiàn)公書》:“某向以孤危之跡,當(dāng)羣論洶涌之時(shí),猶賴至公遏以清議,保全至此,恩德可量?!?/p>
羅隱名句,隱嘗在江陵忝故中令白公叨蒙知遇…遂成長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