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周必大《送張端明赴召》:
公門如海亦如龍,解榻鈴齋獨(dú)見容。
慚愧深知何以報(bào),歲寒千尺澗邊松。
注釋參考
公門
(1).古稱國君之外門為“公門”?!抖Y記·曲禮上》:“國君下齊牛,式宗廟,大夫士下公門,式路馬,乘路馬,必朝服?!薄斗Y梁傳·莊公元年》:“秋,筑王姬之館于外。筑,禮也;于外,非禮也。筑之為禮,何也?主王姬者,必自公門出?!薄妒酚洝堘屩T唐列傳》:“頃之,太子與 梁王 共車入朝,不下司馬門,于是 釋之 追止太子、 梁王 無得入殿門。遂劾不下公門不敬,奏之。”
(2).官署,衙門?!盾髯印?qiáng)國》:“觀其士大夫,出於其門,入於公門,出於公門,歸於其家,無有私事也?!?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后娶》:“身沒之后,辭訟盈公門,謗辱彰道路。” 唐 張固 《幽閑鼓吹》:“ 張長史 釋褐為 蘇州 常熟 尉,上后旬日,有老父過狀,判去。不數(shù)日復(fù)至。乃怒而責(zé)曰:‘敢以閒事屢擾公門!’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折獄》:“sha{1-1}人之罪已定,但得全尸,此案即結(jié);案后,速醮可也。汝少婦,勿復(fù)出入公門?!?郭沫若 《反正前后》七:“有過一位總督很喜歡他,他時常出入公門。”
解榻
東漢 陳蕃 任 豫章 太守時,不接待賓客,只有 南州 高士 徐稺 來時特設(shè)一榻, 徐稺 走后即懸掛起來。又任 樂安 太守時,亦曾為郡人 周璆 “特為置一榻,去則縣之”。事見《后漢書·徐稺傳》,又《陳蕃傳》。后以“解榻”為熱情接待賓客或禮賢下士之典。 唐 白居易 《敘法書情四十韻上宣歙崔中丞》:“好風(fēng)迎解榻,美景待搴帷?!?宋 王禹偁 《神童劉少逸與時賢聯(lián)句詩序》:“一日 潘生 與之偕行,惠然肯顧,因解榻以延之?!?清 歸莊 《哭張十翰林四十六韻》:“開樽雖 北海 ,解榻必 南州 ?!?/p>
鈴齋
古代州郡長官辦事的地方。 唐 韓翃 《贈鄆州馬使君》詩:“他日鈴齋內(nèi),知君亦賦詩?!?宋 范仲淹 《依韻答賈黯監(jiān)丞賀雪》:“鈴齋賀客有喜色,飲酣歌作擊前籌?!?宋 柳永 《早梅芳》詞:“鈴齋少訟,宴館多歡。”
獨(dú)見
(1).獨(dú)到的發(fā)現(xiàn);獨(dú)特的見解。謂能見人所不能見者?!秴问洗呵铩ぶ茦贰罚骸肮实溬飧V?,福兮禍之所伏,圣人所獨(dú)見,眾人焉知其極。” 漢 王充 《論衡·實(shí)知》:“儒者論圣人,以為前知千歲,后知萬世,有獨(dú)見之明,獨(dú)聽之聰。” 唐 柳宗元 《天爵論》:“盹盹於獨(dú)見,淵淵於默識,則明者又其一端耳?!?魯迅 《二心集·<藝術(shù)論>譯本序》:“然而他已懷獨(dú)見,以為智識階級獨(dú)斗政府,革命殊難于成功?!?/p>
(2).指一己之見。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藝三·魏晉宋詩》:“予撰五言詩,於 魏 獨(dú)取 阮籍 為一卷,而別於 鄴中 諸子。 晉 取 左思 、 郭璞 、 劉琨 為一卷……蓋予之獨(dú)見如此?!?/p>
(3).獨(dú)自看見。 唐 杜甫 《石硯》詩:“巨璞 禹 鑿餘,異狀君獨(dú)見?!?/p>
(4).單獨(dú)接見。 唐 白居易 《與承宗詔》:“開獨(dú)見之路,降非常之恩?!?/p>
周必大名句,送張端明赴召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