冠纓莘莘,鱗差櫛比
出自宋代洪遵《漢詔郡縣行鄉(xiāng)飲酒禮頌詩》:
先圣嚴嚴,拜跪薦祭。
冠纓莘莘,鱗差櫛比。
注釋參考
冠纓
(1).帽帶。結于頷下,使帽固定于頭上?!俄n非子·奸劫弒臣》:“ 楚 王子圍 將聘於 鄭 ,未出境,聞王病而反,因入問病,以其冠纓絞王而殺之,遂自立也?!薄妒酚洝せ袀鳌罚骸?淳于髡 仰天大笑,冠纓索絶。”
(2).指帽。 明 張居正 《答列卿毛介川》:“今之士大夫,冠纓相摩,踵足相接,一時號為交游者,蓋不少矣?!?/p>
(3).指仕宦。 唐 李白 《古風》之十九:“流血涂野草,豺浪盡冠纓?!?陳煒謨 《狼筅將軍》:“他是世代冠纓,滿室鉤牒, 金雞寺 的荷花有多少朵,他家就有多少官?!?/p>
莘莘
莘莘 (shēnshēn) 數量眾多的樣子 numerous 莘莘學子鱗差
猶鱗次。 唐 劉商 《姑蘇懷古送秀才下第歸江南》詩:“ 姑蘇臺 枕 吳江 水,層級鱗次向天倚?!?宋 范成大 《吳船錄》卷下:“壬午晚,遂集南樓,樓在州治前 黃鶴山 上,輪奐高寒,甲於湖外,下臨南市,邑屋鱗差?!?元 劉祁 《歸潛志》卷十三:“林行一二里入谷,兩厓夾徑,徑竝東厓,大石鱗差,馬足行甚艱。”
櫛比
櫛比 (zhìbǐ) 像梳齒那樣密密地排列著 placed closely side by side (like the teeth of a comb) 廬舍櫛比洪遵名句,漢詔郡縣行鄉(xiāng)飲酒禮頌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