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先秦左丘明《臧哀伯諫納郜鼎》:
夏四月,取郜大鼎于宋,納于大廟,非禮也。
臧哀伯諫曰:“君人者,將昭德塞違,以臨照百官;猶懼或失之,故昭令德以示子孫。
是以清廟茅屋,大路越席,大羹不致,粢食不鑿,昭其儉也;袞冕黻珽,帶裳幅舄,衡紞纮綖,昭其度也;藻率鞞鞛,鞶厲游纓,昭其數(shù)也;火龍黼黻,昭其文也;五色比象,昭其物也;钖鸞和鈴,昭其聲也;三辰旂旗,昭其明也。
夫德,儉而有度,登降有數(shù)。
文物以紀(jì)之,聲明以發(fā)之,以臨照百官,百官于是乎戒懼,而不敢易紀(jì)律。
今滅德立違,而置其賂器于大廟,以明示百官。
百官象之,其又何誅焉?國(guó)家之?dāng)?,由官邪也;官之失德,寵賂章也。
郜鼎在廟,章孰甚焉?武王克商,遷九鼎于雒邑,義士猶或非之,而況將昭違亂之賂器于大廟。
其若之何?”公不聽。
注釋參考
滅德立違
滅:消滅。敗壞道德,做違背道德的事。賂器
指受賄得來(lái)的器物?!蹲髠鳌せ腹辍罚骸敖駵绲铝⑦`,而寘其賂器於大廟,以明示百官。百官象之,其又何誅焉?”
大廟
太廟?!抖Y記·祭統(tǒng)》:“君致齊於外,夫人致齊於內(nèi),然后會(huì)於大廟?!?鄭玄 注:“大廟,始祖廟也?!?唐 白居易 《二王后》詩(shī):“明堂大廟朝享時(shí),引居賓位備威儀。”
明示
明示 (míngshì) 明確地說(shuō)出;明確地指示;明白地表示 name 明示后學(xué)百官
百官 (bǎiguān) 各種官吏 officials of all ranks and descriptions左丘明名句,臧哀伯諫納郜鼎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