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疇彌望總如燎,細民未免俱流移
出自宋代吳芾《癸巳歲邑中大歉三七侄捐金散谷以濟艱食因成》:
吾家謂侄非常兒,自幼讀書嘗下帷。
平居事母盡孝道,力供子職曾無違。
辛勤農畝三十載,頓立門戶成家肥。
恥同流俗事驕吝,好賢樂業(yè)常怡怡。
聞人急難知在己,見義踴躍無不為。
造橋砌路未為德,折券釋逋未足奇。
究其存心用意處,尤在邑人艱食時。
此邑山多土田少,民貧自昔難支持。
其間歲收數百斛,已為富室他可知。
況復今年苦亢旱,州里遠近咸告饑。
田疇彌望總如燎,細民未免俱流移。
縱使人能保常產,亦復有甑無米炊。
雖幸朝家行賑濟,正恐未能遍群黎。
往往傾村走山谷,荷鋤掘地尋蕨萁。
取根為粉雖可飽,食之既久人亦羸。
春來必至生疫癘,死填溝壑夫何疑。
吾侄見之軫憂惻,首議倡率輸家貲。
既捐青蚨二百萬,猶恨糴貴難療饑。
庾中僅存二千石,一旦傾倒盡散之。
此心但欲濟隣里,身外浮名非所希。
吁嗟薄俗務貧鄙,計較升斗爭刀錐。
徒知富有可潤屋,豈慮人怨親戚離。
有如吾侄為此舉,吾鄉(xiāng)自古應亦稀。
小惠所施固未博,風義自足洗澆漓。
儻使人人皆若爾,千里豈復憂餒時。
第愿吾侄廣此意,所為盡從今日推。
陰功在人天心報,會俾爾壽膺繁禧。
梓里遺芳傳未艾,世有子孫攀桂枝。
豈惟同里共歆艷,亦使吾侄增光輝。
老夫無以示旌勸,聊為吾侄題此詩。
注釋參考
田疇
(1).泛指田地?!抖Y記·月令》:“﹝季夏之月﹞可以糞田疇,可以美土疆?!?孫希旦 集解引 吳澄 曰:“田疇,謂耕熟而其田有疆界者?!?漢 賈誼 《新書·銅布》:“銅布於下,採銅者棄其田疇,家鑄者損其農事,穀不為則鄰於饑?!?宋 范仲淹 《稼穡惟寶賦》:“田疇播殖之時,豈慙種玉?!?郭沫若 《屈原》第一幕:“園后為籬柵,有門在正中偏右,園外一片田疇。”
(2).指封地?!俄n詩外傳》卷三:“頒其爵列、等級、田疇,以賞羣臣?!?唐 元稹 《陽城驛》詩:“我實 唐 士庶,食 唐 之田疇?!?/p>
(3).指農業(yè)?!赌淆R書·州郡志上》:“ 鬱州 在海中,周迴數百里,島出白鹿土,有田疇魚鹽之利。”
(4).田官?!段淖印ぷ匀弧罚骸拔?堯 之治天下也, 舜 為司徒, 契 為司馬, 禹 為司空, 后稷 為田疇, 奚仲 為工師?!?/p>
彌望
彌望 (míwàng) 滿眼。彌,滿 cover the horizon;fill the landscape 薺麥彌望。——宋· 姜夔《揚州慢》細民
細民 (xìmín) 小民;老百姓 civilians未免
未免 (wèimiǎn) 實在是,不能不說是 rather;be a bit too;really 你的發(fā)言未免長了些 不免 would naturally 初次見面,未免有些拘束流移
(1).流亡;遷移。《后漢書·朱穆傳》:“百姓荒饉,流移道路。”《舊唐書·回紇傳》:“﹝ 迴紇 ﹞無君長,居無恒所,隨水草流移?!?宋 司馬光 《論賑濟札子》:“凡人情戀土,各愿安居,茍非無以自存,豈愿流移他境。”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辛亥革命·廣東起義前后清方檔案》:“若各鄉(xiāng)復以畏清鄉(xiāng)之故相率流移,全局可立形瓦解。”
(2).指流離失所的人。 宋 李綱 《與折仲古龍學書》:“境內盜賊,悉已凈盡,流移歸業(yè)?!薄独m(xù)資治通鑒·宋理宗淳祐二年》:“卿宜務忠實以革欺誕,施威信以戢潰衄,廣惠愛以撫流移。” 清 吳偉業(yè) 《贈遼左故人》詩:“曾募流移耕塞下,豈遷豪杰實 關 中?!?梁啟超 《袁崇煥傳》第二節(jié):“ 廷弼 兼程冒雪,徧閲形勢,招流移,繕守具,簡士馬,肅軍令,主固守不浪戰(zhàn)?!?/p>
吳芾名句,癸巳歲邑中大歉三七侄捐金散谷以濟艱食因成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