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韓元吉《寒巖分韻得水字》:
青山如幽人,不肯住城市。
管從城市來,一見消吝鄙。
平時與周旋,況復(fù)非俗士。
我初見南山,秀色紛可喜。
謂言官塵埃,洗滌端在此。
經(jīng)時未一至,引望若千里。
昨朝得休暇,佳興難自己。
秋愿麗新晴,景物為清美。
獨游已不惡,更約二三子。
初從澗壑危,稍入巖石倚。
白云隨杖藜,蒼煙生屐齒。
主翁亦好事,結(jié)茆修竹底。
庭人百無有,屈曲但流水。
客來了不問,花草自紅紫。
豈無一樽酒,欲飲還遽止。
歸鞍不可速,吾亦聊洗耳。
注釋參考
獨游
見“ 獨游 ”。
亦作“ 獨游 ”。1.獨自游玩?!逗鬂h書·橋玄傳》:“ 玄 少子十歲,獨游門次,卒有三人持杖執(zhí)之……就 玄 求貨, 玄 不與。” 唐 杜牧 《秋晚與人期游樊川不至》詩:“邀侶以官解,泛然成獨游?!?/p>
(2).指獨自出游者。 南唐 李中 《秋雨》詩:“疏篷誰斷夢,荒徑獨游稀?!?/p>
(3).指隱逸避世,寄情山林。 晉 夏侯湛 《東方朔畫贊》:“跨世凌時,遠蹈獨游,瞻望往代,爰想遐蹤?!?唐 皎然 《別山》詩:“自許戰(zhàn)勝心,彌高獨游步,如何區(qū)中事,奈我林棲趣?!?/p>
不惡
(1).謂不為惡聲厲色。《易·遯》:“君子以遠小人,不惡而嚴(yán)?!?程頤 傳:“遠小人之道,若以惡聲厲色,適足以致其怨忿,唯在乎矜莊威嚴(yán),使知敬畏?!?/p>
(2).不壞;不錯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賢媛》:“ 王凝之 謝夫 人既往 王氏 ,大薄 凝之 ;既還 謝 家,意大不説。太傅慰釋之曰:‘ 王郎 , 逸少 之子,人身亦不惡,汝何以恨廼爾?’” 唐 白居易 《雪后早過天津橋偶呈諸客》詩:“紫綬相輝應(yīng)不惡,白鬚同色復(fù)何如?” 魯迅 《野草·死后》:“在手背上觸到草席的條紋,覺得這尸衾倒也不惡。”
二三子
二三子 (èrsānzǐ) 諸位 all of you 孤違蹇叔,以辱二三子,孤之罪也?!蹲髠鳌べ夜辍?p>韓元吉名句,寒巖分韻得水字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- 10帕薩拉之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