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項安世《送張安撫》:
蓬萊太守厭期會,歸結琳宮香火緣。
路旁送者誰最切,之子佩衿青可憐。
子兮請自曩時說,芹館就荒三十年。
邇來窮悴更堪說,舍下鞠草廚無煙。
市門小兒有虛籍,校官弟子無鳴弦。
向來一辱聲掃地,倒九江水誰為湔。
守家故是補天手,斷鰲四足承高圓。
小卻盛之鑒湖上,施設次第看后先。
下車百廢未及舉,冕服釋菜供圣賢。
愿從博士聽講說,斂容就席毋敢專。
邦人始識蠹簡重,士子稍作青灰然。
迂生欲舉折洗事,眾膽傍碎公加鞭。
合八縣士一戰(zhàn)霸,百川之水皆東冶。
鵠袍如山聲不震,秦望卻立回清妍。
紫衣金帶朱兩轓,牙旗越纛來翩翩。
魯侯色笑有深愛,南公歡息無前傅。
翠裯已覺夏室清,棐幾更與秋窗便。
日輸月給輩相望,餼牽竭矣公愈堅。
坐令學者飽虀飯,不待先生求酒錢。
風聲汎汎鄒魯上,意向往往嬴劍前。
子兮如此衿佩何,半渡欲濟收吾船。
季鷹家人故難料,歸興忽動秋風邊。
若人固自泰山雨,詎肯作我稽山泉。
轅高轍駛不可駐,哦以七字成長篇。
庶幾太史聞我語,邂逅可作泮水編。
注釋參考
市門
(1).市場的門。古代市場出入有門,按時啟閉?!俄n非子·內儲說上》:“因召市吏而誚之曰:‘市門之外何多牛屎?’”《魏書·食貨志》:“其京邑二市,天下州鎮(zhèn)郡縣之市,各置二稱,懸於市門。” 宋 歐陽修 《夷陵縣至喜堂記》:“ 朱公 治是州……辟南北之街,作市門、市區(qū)?!?梁啟超 《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》第三章:“今日市門一駔儈,明日可以拖青紆紫矣?!?/p>
(2).ji{1*1}院的代稱?!缎咽篮阊浴ず沾笄溥z恨鴛鴦絳》:“雖市門之游,豪客不廢;然女閭之遺,正人恥之,不得不謂之邪色。”參見“ 倚市門 ”。
(3).星名?!缎墙洝肪硐拢骸笆袠橇窃谑虚T中。”
小兒
小兒 (xiǎo’ér) 小孩子;小兒子 children 兩小兒辯斗?!读凶印珕枴? 兩小兒笑曰。 最喜小兒無賴?!巍?辛棄疾《清平樂·村居》 謙稱自己的兒子 my son校官
校官 (xiàoguān) 具有大校、上校、中?;蛏傩\娿暤能姽?field officer弟子
弟子 (dìzǐ) 門徒,徒弟;接受他人教導并幫助傳播和實行的人 disciple;follower;pupil鳴弦
亦作“ 鳴絃 ”。 1.《論語·陽貨》:“子在 武城 ,聞弦歌之聲?!痹^ 子游 以禮樂為教,故邑人皆弦歌。后以“鳴弦”泛指官吏治政有道,百姓生活安樂?!逗鬂h書·循吏傳贊》:“一夫得情,千室鳴弦?!?李賢 注:“一夫謂守長也。千室謂黎庶。言上得化下之情,則其下鳴弦而安樂也。” 宋 曾鞏 《送韓玉汝使兩浙》詩:“使傳東馳下九天,此邦曾屈試鳴弦。”
(2).撥動琴弦,使之作響。 三國 魏 曹丕 《燕歌行》之一:“援琴鳴弦發(fā)清音,短歌微吟不能長。”
(3).指琴瑟琵琶等弦樂器。 晉 陶潛 《閑情賦》:“仰睇天路,俯促鳴絃?!?南朝 梁簡文帝 《戲贈麗人》詩:“但歌聊一曲,鳴弦未息張。” 唐 楊炯 《和鄭校仇內省眺矚思鄉(xiāng)懷友》:“頽風暌酌羽,流水曠鳴絃?!?清 褚人穫 《堅瓠秘集·李近樓琵琶》:“《耳譚》載京師瞽者 李近樓 ,籍錦衣千戶,善琵琶,能左右手。彈新聲古曲,無不絶妙,平生羈愁哀怨,及人己胸中事,皆於鳴弦鐵撥發(fā)之,令人髮上指,淚交下?!?/p>
(4).指弓弦。 唐 李白 《秋獵孟諸夜歸》詩:“駿發(fā)跨名駒,雕弓控鳴弦?!?/p>
項安世名句,送張安撫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