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復(fù)《依韻答胡直孺》:
東蒙野老工何拙,刻楮三年不成葉。
迂途獨往自名愚,舉足常嫌投險捷。
忽然開口向時人,機士笑驚多脫頰。
半生長餓首慵回,厭見糟醨能腐脅。
惟與孤云靜往還,胎仙戲舞琴三疊。
江南墨客貌雖癯,戰(zhàn)勝當前輕勇俠。
潤身不貯世間珍,別有驪珠光滿篋。
北游一見潛魄動,雙目爛爛巖光曄。
新詩幾幅起秋風,使我靜觀但嚅囁。
相逢便欲苦死留,恐跨飛鯨動歸鬣。
注釋參考
新詩
(1).新的詩作。 晉 張華 《答何劭詩》之一:“良朋貽新詩,示我以游娛?!?唐 杜甫 《解悶》詩之七:“陶冶性靈存底物?新詩改罷自長吟?!?清 黃遵憲 《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(lǐng)事留別日本諸君子》詩:“海外偏留文字緣,新詩脫口每爭傳?!?/p>
(2).指“五四”以來的白話詩。 mao{1~1}澤{1*1}東 《關(guān)于詩的一封信》:“詩當然應(yīng)以新詩為主體?!?李一氓 《<阿英文集>序》:“你寫新詩,我填舊詞,也是個詩人高唱的時代?!?/p>
秋風
秋風 (qiūfēng) 秋天的風 autumn wind靜觀
靜觀 (jìngguān) 冷靜地分析觀察 observe calmly 冷眼靜觀嚅囁
說話吞吞吐吐的樣子。 宋 沉遼 《德相送荊公三詩用元韻戲為之》:“世人所欽慕,有口空嚅囁。” 明 唐順之 《答屠漸山諭德書》:“今以平生未嘗請見,而深言淺言兩無所措,乃嚅囁而為之言。” 冰心 《分》:“他不好意思似的,嚅囁著:‘這孩子腦袋真長?!?/p>
李復(fù)名句,依韻答胡直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搖擺火柴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