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(jié)根既不然,何必更掩袂
出自唐代曹鄴《送厲圖南下第歸澧州》:
當春人盡歸,我獨無歸計。
送君自多感,不是緣下第。
君看山上草,盡有干云勢。
結(jié)根既不然,何必更掩袂。
澧水鱸魚賤,荊門楊柳細。
勿為陽艷留,此處有月桂。
言畢尊未干,十二門欲閉。
佇立望不見,登高更流涕。
吟君別我詩,悵望水煙際。
注釋參考
結(jié)根
猶植根,扎根。《古詩十九首·冉冉孤生竹》:“冉冉孤生竹,結(jié)根 泰山 阿。” 唐 杜甫 《庭前甘菊花》詩:“念茲空長大枝葉,結(jié)根失所纏風霜?!?清 黃鷟來 《雨晴游弘濟寺訪蒲庵和尚》詩:“結(jié)根凌虛無,下顧驚魂魄。”
不然
不然 (bùrán) 不是這樣,并非如此 not so 其實不然 用在句子開頭,表示否定對方的話 No 不然,事情沒有那樣簡單 否則,表轉(zhuǎn)折,不這樣做就會出現(xiàn)相反的結(jié)果或情況 of else;if not;otherwise 我得早點去,不然就趕不上大車了 否則 (either)…or 要去就別遲到,不然,就甭去了何必
何必 (hébì)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be not necessary;there is no need;why 何必去那么早掩袂
(1).用衣袖遮面。《藝文類聚》卷二九引 南朝 梁 劉孝綽 《侍離宴》詩:“掩袂望征云,銜杯惜餘景?!?清 昭槤 《嘯亭續(xù)錄·稗事數(shù)則》:“一日,有閣中胥吏請假,公問何事,曰:‘適聞父訃信。’公習以為常,亦云:‘好,好。’舍人等皆掩袂笑。”
(2).以衣袖拭淚。 宋 蘇軾 《祭歐陽伯和父文》:“投筆掩袂,斯文日化,躡風系景,安所止戾?!?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妓女·杜韋》:“ 韋 應(yīng)曰:‘君怯甚,不可多語傷神,我上天入地必隨君。’ 范 亦為哽咽。此時已心知二人必無獨死理矣。 伯起 每為余談此,淚尚承睫,余亦為之掩袂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思陵長公主挽詩》:“國母摩笄刺,宮娥掩袂傷。他年標信史,同日見 高皇 ?!?/p>
曹鄴名句,送厲圖南下第歸澧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