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楊時《南康值雨》:
平沙漲雪清江濆,水花照日紅生鱗。
軒然五老出城表,雕玉萬仞窺長身。
云巾星弁覆華頂,飛泉漱瀑垂天紳。
平生未識廬山面,碧巘橫云望中見。
江頭一夜雨銜天,奔浪號風作悲健。
朝來淤泥沒牛馬,咫尺坐論千里遠。
芒鞋拄杖掛塵屋,神馬尻輪欻飛轉(zhuǎn)。
臥龍庵前碧眼翁,日飲山淥餐溪松。
神融氣合八荒外,此心炯炯宜先通。
未須勒移卻俗駕,會應(yīng)一洗塵寰空。
寄言歸侍壺丘子,他日來游當御風。
注釋參考
平沙
(1).指廣闊的沙原。 南朝 梁 何遜 《慈姥磯》詩:“野雁平沙合,連山遠霧浮?!?唐 張仲素 《塞下曲》:“朔雪飄飄開 雁門 ,平沙歷亂轉(zhuǎn)蓬根。” 宋 張孝祥 《水調(diào)歌頭·桂林集句》詞:“平沙細浪欲盡,陡起忽千尋?!?/p>
(2).含沙量一般的沙地。對“輕沙”、“重沙”而言?!肚迨犯濉な池浿疽弧罚骸?河南 沙荒地三萬三千餘頃??蓧ㄕ叻秩龋涸惠p沙,曰平沙,曰重沙?!?/p>
清江
(1).水色清澄的江。 南朝 梁 何遜 《初發(fā)新林》詩:“鐃吹響清江,懸旗出長嶼?!?唐 王昌齡 《送竇七》詩:“清江月色傍林秋,波上熒熒望一舟?!?/p>
(2).古 夷水 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夷水》:“ 夷水 即 佷山 清江 也。水色清照十丈,分沙石。 蜀 人見其澄清,因名 清江 也?!?/p>
水花
(1).亦作“ 水華 ”。荷花的別名。 晉 崔豹 《古今注·草木》:“芙蓉,一名荷華,生池澤中,實曰蓮。花之最秀異者,一名水芝,一名水花?!?宋 朱熹 《置酒白蓮沼上》詩:“共憐的皪水花凈,并倚離披風蓋涼?!薄稄Vqun{1|1}芳{1~1}譜·花譜八·荷花一》:“荷為芙蕖花,一名水芙蓉,一名水芝,一名水蕓,一名澤芝,一名水旦,一名水華?!?/p>
(2).萍的別名?!锻ㄖ尽げ菽疽弧罚骸霸迳跛校忌跛?,萍之名類,亦多易相紊也。按:萍亦曰水花?!?/p>
(3).泛指水中之花。 南朝 梁 何遜 《寄江州褚諮議》詩:“林葉下仍飛,水花披未落。” 唐 楊衡 《題玄和師仙藥室》詩:“石幾香未盡,水花風欲零?!?/p>
(4).指水上冰花。 宋 沉括 《夢溪補筆談·雜志》:“今人于春、秋分夜半時,汲井水滿大甕中,封閉七日,發(fā)視則有水花生於甕面,如輕冰??刹梢詾樗??!?/p>
(5).浪花;受激而四濺的水。 唐 李白 《送崔氏昆季之金陵》詩:“峽石入水花,碧流日更長?!?宋 梅堯臣 《送公儀龍圖知杭州》詩:“ 江 觀白馬潮,水花長鯨奔?!?巴金 《家》十九:“﹝ 覺新 ﹞一個不小心把船弄往右邊一側(cè),甚至濺了水花上船?!?/p>
(6).指水里冒出來的泡沫。 孫犁 《白洋淀紀事·吳召兒》:“東北角上一洼小小的泉水,冒著水花,沒有聲響?!?/p>
(7).浮石的別名。見 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石三·浮石》。
(8).即水痘。參見“ 水痘 ”。
照日
與日光相輝映。 北魏 楊衒之 《洛陽伽藍記·高陽王寺》:“隋珠照日,羅衣從風。” 北周 庾信 《楊柳歌》:“銜云酒盃赤瑪瑙,照日食螺紫琉璃。”《新唐書·馬璘傳》:“從 李光弼 攻 洛陽 , 史朝義 眾十萬陣 北邙山 ,旗鎧照日?!?/p>
紅生
(1).一種烹調(diào)方法,今俗謂之生炒。相對于清湯久煮之“白熟”。 宋 趙令畤 《侯鯖錄》卷一:“ 東坡 云:‘世之對偶,如“紅生”“白熟”、“手文”“腳色”二對,無復(fù)加也?!?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高宗幸張府節(jié)次略》:“直殿官大楪下酒:鴨簽、水母膾、鮮鰕蹄子羹、糟蟹、野鴨、紅生水晶膾?!?/p>
(2).戲曲腳色名。指扮演勾紅臉人物的生角。如《走麥城》中的 關(guān)羽 ,《伐子都》中的 潁考叔 等。
楊時名句,南康值雨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