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喻良能《挽高宗皇帝詞》:
天地重開辟,民人拱德馨。
奎文贊元圣,宸翰列群經(jīng)。
禮樂盈三紀(jì),光華亞九齡。
龍髯攀莫及,臣子涕交零。
注釋參考
龍髯
亦作“ 龍?bào)?”。1.龍之須?!妒酚洝し舛U書》:“ 黃帝 采 首山 銅,鑄鼎於 荊山 下。鼎既成,有龍垂胡髯下迎 黃帝 。 黃帝 上騎,羣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餘人,龍乃上去。餘小臣不得上,乃悉持龍髯,龍髯拔,墮,墮 黃帝 之弓。百姓仰望 黃帝 即上天,乃抱其弓與胡髯號(hào),故后世因名其處曰 鼎湖 ,其弓曰烏號(hào)?!焙笥脼榛实廴ナ乐洹?唐 李嶠 《汾陰行》:“自從天子向 秦關(guān) ,玉輦金車不復(fù)還。珠簾羽扇長寂寞, 鼎湖 龍髯安可攀?” 清 顧炎武 《謁欑宮文》之一:“行年五十,慨駒隙之難留;涉路三千,望龍髯而愈遠(yuǎn)?!?清 葉方藹 《授職翰林學(xué)士感恩述懷》詩:“身離??隗@還在,夢挽龍?bào)喓薏粡h?!?梁啟超 《中國積弱溯源論》第四節(jié):“而 文宗 顯皇帝 ,復(fù)為 英 法 聯(lián)軍所迫,北狩 熱河 , 鼎湖 一去,龍髯不返?!?/p>
(2).帝王之須。 唐 李遠(yuǎn) 《贈(zèng)寫御容李長史》詩:“玉座塵消硯水清,龍髯不動(dòng)綵毫輕?!?/p>
(3).喻松葉;松。 唐 李賀 《五粒小松歌》:“緑波浸葉滿濃光,細(xì)束龍髯鉸刀剪?!?宋 王安石 《道傍大松人取為明》詩:“虬甲龍髯不易攀,亭亭千尺蔭南山?!?/p>
臣子
臣子 (chénzǐ) 君主時(shí)代的官吏 official as subject to the king交零
俱下;齊下。 唐 柳宗元 《韋道安》詩:“父子更抱持,涕血紛交零?!薄缎咽篮阊浴お?dú)孤生歸途鬧夢》:“渾家又不勝憂恨,涕泣交零?!?清 周亮工 《二十日次內(nèi)丘磐石喬公今年八十有九矣》詩:“長者明年九十齡,留予絮絮淚交零。”
喻良能名句,挽高宗皇帝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