載踐每若驚,三已無慍色。
出自唐朝皇甫澈《賦四相詩·禮部尚書門下侍郎平章事李峴》
時來遇明圣,道濟(jì)寧邦國。猗歟瑚璉器,竭我股肱力。
進(jìn)賢黜不肖,錯枉舉諸直?;鹿偌葏s坐,權(quán)奸亦移職。
載踐每若驚,三已無慍色。昭昭垂憲章,來世實(shí)作則。
注釋參考
三已
謂三度或多次罷官。語出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令尹 子文 三仕為令尹,無喜色;三已之,無慍色?!?唐 劉禹錫 《酬李相公喜歸鄉(xiāng)國自鞏縣夜泛洛水見寄》詩:“且無三已色,猶泛五湖舟。” 清 姚瑩 《與余小坡書》:“夫不有身為貴卿,三已之不慍者乎!”
無慍
不氣憤;不怨恨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:“﹝ 殷覬 ﹞意色蕭然,遠(yuǎn)同 鬭生 之無慍?!?南朝 梁 何遜 《哭吳興柳惲》詩:“遠(yuǎn)識內(nèi)無慍,深衷外有規(guī)。” 宋 劉克莊 《題小室》詩之一:“ 士師 何止三無慍, 中散 居然七不堪?!?/p>
皇甫澈名句,賦四相詩·禮部尚書門下侍郎平章事李峴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