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陸龜蒙《巫峽》
巫峽七百里,巫山十二重。年年自云雨,環(huán)佩竟誰逢?
注釋參考
巫峽
(1). 長江三峽 之一。一稱 大峽 。西起 四川省 巫山縣 大溪 ,東至 湖北省 巴東縣 官渡口 。因 巫山 得名。兩岸絕壁,船行極險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江水二》:“其間首尾百六十里,謂之 巫峽 ,蓋因山為名也……每至晴初霜旦,林寒澗肅,常有高猿長嘯,屬引凄異,空谷傳響,哀轉(zhuǎn)久絶。故漁者歌曰:‘ 巴 東 三峽 巫峽 長,猿鳴三聲淚沾裳?!?唐 楊炯 《巫峽》詩:“ 三峽 七百里,惟言 巫峽 長?!?宋 蘇軾 《巫山》詩:“ 瞿塘 迤邐盡, 巫峽 崢嶸起。” 郭沫若 《月蝕》:“ 巫峽 中的奇景,恐怕是全世界中所沒有的?!?/p>
(2). 戰(zhàn)國 宋玉 《高唐賦》記 楚襄王 游 云夢 臺館,有 楚懷王 夢與 巫山 神女相會的故事,后遂以“巫峽”稱男女幽會之事。 唐昭宗 《巫山一段云》詞:“冰眸蓮臉見長新, 巫峽 更何人?!?宋 陳德武 《玉蝴蝶·雨中對紫薇》詞:“夢回 巫峽 ,春在瑤池?!薄痘潞!返谑寤兀骸癌z 木觀察 ﹞雖然丁了艱,卻不肯守著居喪的禮節(jié),在那寢苫枕塊的時候,還要尋那 陽臺 巫峽 的風(fēng)流。”參見“ 巫山 ”。
百里
(1).一百里。謂距離甚遠(yuǎn)?!兑住ふ稹罚骸罢痼@百里,不喪匕鬯?!薄对姟ご笱拧どH帷罚骸熬S此圣人,瞻言百里?!薄妒酚洝O子吳起列傳》:“兵法,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?!?宋 蘇軾 《明君可與為忠言賦》:“心茍無邪,既坐瞻於百里;人思其效,將或錫之十朋?!?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二》:“乃知天下事,但知其一,不知其二,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憂者,始服 永公 ‘熟慮其后’一言,真‘瞻言百里’也。”
(2).古時諸侯封地范圍。《孟子·萬章下》:“天子之制,地方千里,公侯皆方百里。”后用以稱諸侯國。參見“ 百里之命 ”。
(3).亦謂地小。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然而 文王 ( 周文王 )猶方百里起,是以難也?!薄盾髯印ぶ倌帷罚骸肮噬朴弥?,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。”
(4).古時一縣所轄之地。因以為縣的代稱?!稘h書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縣大率方百里?!?漢 蔡邕 《太尉陳公贊》:“公在百里,有西產(chǎn)之惠,賜命方伯,分 陜 餘慶。” 晉 陶潛 《酬丁柴?!吩姡骸氨彼韭敚萦诎倮??!?唐 王勃 《上明員外啟》:“三冬文史,先兆跡於青衿;百里絃歌,即馳芳於墨綬?!?/p>
(5).借指縣令。《后漢書·循吏傳·仇覽》:“ 渙 ( 王渙 )謝遣曰:‘枳棘非鸞鳳所棲,百里豈大賢之路?!?李賢 注:“時 渙 為縣令,故自稱百里也?!薄赌淆R書·文學(xué)傳·崔慰祖》:“帝( 明帝 )欲試以百里, 慰祖 辭不就。” 宋 王禹偁 《畬田詞》序:“茍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,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,庶乎污萊盡闢矣。”
(6).寶劍名。 晉 崔豹 《古今注·輿服》:“ 吳大帝 有寳刀三,寳劍六。寳劍六:一曰白虹……六曰百里?!?/p>
(7).復(fù)姓。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。見《孟子·萬章上》。
巫山
(1). 戰(zhàn)國 宋玉 《高唐賦》序:“昔者先王嘗游 高唐 ,怠而晝寢。夢見一婦人,曰:‘妾 巫山 之女也,為 高唐 之客。聞君游 高唐 ,愿薦枕席?!跻蛐抑Hザo曰:‘妾在 巫山 之陽,高丘之阻,旦為朝云,暮為行雨,朝朝暮暮, 陽臺 之下?!┏曋?,如言,故為之立廟,號曰 朝云 ?!焙笏煊脼槟信臅牡鋵?。 五代 馮延巳 《鵲踏枝》詞之七:“心若垂楊千萬縷,水闊花飛,夢斷 巫山 路?!?明 梁辰魚 《浣紗記·通嚭》:“今夜同歡會,夢魂飛, 巫山 一對暮云歸?!薄段骱言挕の縻鲰嵺E》:“但求一見,為榮多矣,誰敢妄想 巫山 之夢?!?/p>
(2).山名。在 四川 、 湖北 兩省邊境。北與 大巴山 相連,形如“巫”字,故名。 長江 穿流其中,形成三峽。 唐 李白 《古風(fēng)》之五八:“我行 巫山 渚,尋古登 陽臺 ?!?宋 陸游 《三峽歌》:“十二 巫山 見九峰,船頭彩翠滿秋空。” mao{1~1}澤{1*1}東 《水調(diào)歌頭·游泳》詞:“截斷 巫山 云雨,高峽出平湖?!?/p>
二重
指作戰(zhàn)時進(jìn)有重賞,退有重刑?!秴亲印ぶ伪罚骸?起 對曰:‘先明四輕、二重、一信?!?/p>
陸龜蒙名句,巫峽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