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吸為雅頌,吁喻為典謨
出自宋代項安世《江陵為瀏陽柳氏作云山書院歌》:
山中何所有,云氣長悠悠。
院中何所有,書冊滿高樓。
登樓看云復(fù)看書,千古萬古同卷舒。
子于其間樂有馀,我今為子言其粗。
陰闔兮陽開,乾蓋兮坤輿。
白衣兮皎皎,蒼狗兮須臾。
崩騰兮龍見,消散兮戶居。
如臂之屈伸,如足之疾徐。
實理諒不昧,顯微同一初。
呼吸為雅頌,吁喻為典謨。
支支離離兮萬物散□,翕翕繹繹兮天地交孚。
三百八十四爻兮奇與耦,二百四十有二年兮褒與誅。
目目自有條,葉葉自有株。
子以為一兮粲而萬有,子以為兮垣然而一途。
吾是以見云之書而書之云,子又鳥知書非云而云非書,以此壽子身,壯作老息神不枯。
以此貽子后,博觀約守世不渝。
大哉此院云所儲,茍無其實名不虛。
誰其任之非子歟,一翁二季相攜扶。
注釋參考
呼吸
呼吸 (hūxī) 機體和組織與周圍環(huán)境交換氣體;肺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breathe;respire 機體和組織與周圍環(huán)境交換氣體的過程;肺吸氣和呼氣動作的全過程 breath;respiration雅頌
亦作“ 雅訟 ”。1.《詩經(jīng)》內(nèi)容和樂曲分類的名稱。雅樂為朝廷的樂曲,頌為宗廟祭祀的樂曲。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子曰:‘吾自 衛(wèi) 返 魯 ,然后樂正,雅頌各得其所。’” 劉寶楠 正義:“《詩》之風(fēng)、雅、頌以體別,樂之風(fēng)、雅、頌以律同,本之性情,稽之度數(shù),協(xié)之音律,其中正和平者,則俱曰雅頌焉云爾。”
(2).指盛世之樂、廟堂之樂?!抖Y記·樂記》:“故聽其雅頌之聲,志意得廣焉。” 孔穎達 疏:“雅以施正道,頌以贊成功,若聽其聲,則淫邪不入,故志意得廣焉。” 漢 賈誼 《新書·傅職》:“干戈戚羽之舞,管籥琴瑟之會,號呼歌謡,聲音不中律,燕樂雅訟逆樂序,凡此其屬,詔工之任也?!?唐 李白 《獻從叔當(dāng)涂宰陽冰》詩:“雅頌播 吳 越 ,還如太階平?!?明 方孝孺 《君子齋記》:“有形者皆足悟乎目,不特閲典謨雅頌而后至理可樂也?!?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·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》引《申報》:“聆其節(jié)奏,莊嚴肅穆,不同凡響,令人悠然起敬,如親 三代 以上之承平雅頌?!?/p>
典謨
(1).《尚書》中《堯典》、《舜典》、和《大禹謨》、《皋陶謨》等篇的并稱?!稌颉罚骸暗渲冇?xùn)誥誓命之文凡百篇,所以恢弘至道,示人主以軌范也。”《漢書·揚雄傳下》:“典謨之篇,雅頌之聲,不溫純深潤,則不足以揚鴻烈而章緝熙?!?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序列》:“竊以《書》列典謨,《詩》含比興,若不先敘其意,難以曲得其情。”
(2).指經(jīng)典;法言。 元 關(guān)漢卿 《裴度還帶》第一折:“正人倫,傳道統(tǒng),有 堯 之君大哉;理綱常,訓(xùn)典謨,是 孔 之賢圣哉。” 郁達夫 《題寫真答荃君》詩之二:“亂世何人識典謨,遺民終老作奚奴?!?/p>
(3).指《尚書》。 元 耶律楚材 《進西征庚午元歷表》:“典謨寔六籍之大經(jīng),首書其事, 堯 舜 為五帝之盛主,先務(wù)厥猷?!?清 湯斌 《贈李映碧先生》詩:“ 魯國 遺經(jīng)火,口傳賴 伏生 。九十 秦 博士,典謨賴以明?!?/p>
項安世名句,江陵為瀏陽柳氏作云山書院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