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持使者節(jié),今發(fā)追鋒車
出自宋代岳珂《將發(fā)琵琶亭》:
前歲西泝鄂,今歲東入?yún)恰?br>同一琵琶亭,行客各異涂。
當時白傅恨,陳跡久榛蕪。
豈特無遺音,榛蕪今亦無。
突兀眼前屋,丹惡涂{左木右上次下呆}櫨。
廢興曾幾時,傳舍同蘧廬。
已見兩折柳,於此餞老夫。
昔持使者節(jié),今發(fā)追鋒車。
我則齊出處,世自分榮枯。
而況天地間,萬變同須臾。
我觀商婦者,瑣瑣豈足書。
琵琶本常技,何地無此徒。
夫販浮梁茶,婦即空舟{上尸下立}。
長吏濕青衫,禮法毋乃疎。
樂天子牟心,一念存江湖。
詎關(guān)暇蟆陵,維以懷故都。
譬之澤畔吟,此語非寓歟。
蓋嘗考遺集,一事曾同符。
聞歌鸚鵡洲,尋聲得幼姝。
倚檣潤明月,清淚垂真珠。
夫君當此時,正屬典午初。
不應奇謗后,無復思廉隅。
六義有比興,觀洧傳洵盱。
托物皆一理,實事那相須。
人情伏與妒,所值分賢愚。
低眉終不說,正恥悻悻俱。
初意只如此,膠柱何足拘。
子折武昌柳,予宅潯陽廬。
二詩端可識,一笑聊洗誣。
明朝重回首,撾鼓催征艫。
注釋參考
使者
使者 (shǐzhě) 受命出使的人,泛指奉命辦事的人 messenger 歡迎來自親密鄰邦的友好使者 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 魏?!妒酚洝の汗恿袀鳌? 比喻帶來某種信息的人或事物 someone and something carried information 南國的人們也真懂得欣賞這些春天的使者。——《花城》追鋒車
古代一種輕便的驛車,因車行疾速,故名。《晉書·輿服志》:“追鋒車,去小平蓋,加通幰,如軺車,駕二。追鋒之名,蓋取其迅速也,施於戎陣之間,是為傳乘。”《三國志·魏志·高貴鄉(xiāng)公髦傳》“於是復命講《禮記》” 裴松之 注引 晉 傅暢 《晉諸公贊》:“以 望 在外,特給追鋒車,虎賁卒五人,每有集會, 望 輒奔馳而至。”《宋書·五行志二》:“會帝疾篤,急召之,乃乘追鋒車東渡河。”亦省稱“ 追鋒 ”。 唐 王維 《謝集賢學士表》:“急賢之旨,欲賜追鋒。” 明 唐順之 《副總兵馬芳芳陷虜中十二年而歸在虜中亦稱為驍將》詩:“斫殘右臂方揮刃,殪盡追鋒未釋冰。”
岳珂名句,將發(fā)琵琶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