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魏晉葛洪《畫工棄市》:
元帝后宮既多,不得常見,乃使畫工圖形,案圖召幸之。
諸宮人皆賂畫工,多者十萬,少者亦不減五萬。
獨王嬙不肯,遂不得見。
匈奴入朝,求美人為閼氏。
于是上案圖,以昭君行。
及去,召見,貌為后宮第一,善應(yīng)付,舉止優(yōu)雅。
帝悔之,而名籍已定。
帝重信于外國,故不復(fù)更人。
乃窮案其事,畫工皆棄市,籍其家,資皆巨萬。
畫工有杜陵毛延壽,為人形,丑好老少,必得其真;安陵陳敞、新豐劉白、龔寬,并工為牛馬飛鳥眾勢,人形好丑,不逮延壽、下杜陽望亦善畫,尤善布色,樊育亦善布色:同日棄市。
京師畫工于是差稀。
注釋參考
外國
外國 (wàiguó) 本國以外的國家 foreign country更人
打更巡夜的人。 南朝 梁 何遜 《與沉助教同宿湓口夜別》詩:“華燭已消半,更人數(shù)唱籌?!?唐 黃麟 《郡中客舍》詩:“蟲響亂啾啾,更人正數(shù)籌?!?/p>
葛洪名句,畫工棄市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