畫工棄市
元帝后宮既多,不得常見,乃使畫工圖形,案圖召幸之。諸宮人皆賂畫工,多者十萬,少者亦不減五萬。獨(dú)王嬙不肯,遂不得見。匈奴入朝,求美人為閼氏。于是上案圖,以昭君行。及去,召見,貌為后宮第一,善應(yīng)付,舉止優(yōu)雅。帝悔之,而名籍已定。帝重信于外國,故不復(fù)更人。乃窮案其事,畫工皆棄市,籍其家,資皆巨萬。畫工有杜陵毛延壽,為人形,丑好老少,必得其真;安陵陳敞、新豐劉白、龔寬,并工為牛馬飛鳥眾勢,人形好丑,不逮延壽、下杜陽望亦善畫,尤善布色,樊育亦善布色:同日棄市。京師畫工于是差稀。
翻譯和注釋
譯文
漢元帝后宮里的宮女已經(jīng)夠多了,不能經(jīng)常見到,(元帝)就讓畫工畫像,根據(jù)圖象的面貌召見寵幸。所有宮女都賄賂畫工,多的達(dá)十萬賄錢,少的也有五萬多。只有王嬙不肯行賄,因此就得不到皇帝的召見。匈奴來朝拜,想求得美人做王后。于是皇帝察看圖象,讓王昭君去匈奴。臨去時(shí)召見她,長相是皇宮里最美的,而且擅長對答,舉止沉靜文雅?;实酆芎蠡?,但是名冊已經(jīng)定下來了?;实蹖ν鈬⒅匦帕x,所以不再換人。就追究查明行賄畫工的這件事,畫工都被在市中斬首,抄沒畫工的家產(chǎn),都有億萬巨額。畫工有杜陵毛延壽,畫人像,無論丑的美的老的少的,他都能畫的跟真的一樣;安陵陳敞,新豐劉白、龔寬,一起畫牛馬飛鳥的各種姿勢,畫人物他們不如毛延壽,下杜陽望也擅長畫人物畫,尤其善于著色,樊育也善于著色,但他們一天被殺了,京城的畫工因此而比較少了。
注釋
元帝:指漢元帝。后宮:指后宮美女。
案:通“按”,意思是按照。
幸:寵幸,指的帝王對后妃的寵愛。
賂:贈送財(cái)物。
不減:不少于。
閼氏(yān zhī):漢時(shí)匈奴單于之妻的稱號,即匈奴皇后之號。
行:前行,這里指出嫁。
閑雅:亦作“嫻雅”,從容大方。
名籍:記名入冊。
窮案:徹底追查。
棄市:古時(shí)在鬧市執(zhí)行死刑,并把尸體暴露街頭。
籍:登記,抄查沒收。
畫工棄市問答
問:《畫工棄市》的作者是誰?
答:畫工棄市的作者是葛洪
問:畫工棄市是哪個(gè)朝代的詩文?
答:畫工棄市是魏晉的作品
問:元帝后宮既多,不得常見,乃使畫工圖形,案圖召幸之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元帝后宮既多,不得常見,乃使畫工圖形,案圖召幸之 出自 魏晉葛洪的《畫工棄市》
問:元帝后宮既多,不得常見,乃使畫工圖形,案圖召幸之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元帝后宮既多,不得常見,乃使畫工圖形,案圖召幸之 的下一句是 諸宮人皆賂畫工,多者十萬,少者亦不減五萬。
問:出自葛洪的名句有哪些?
答:葛洪名句大全
畫工棄市賞析
本文選自《西京雜記》。作者葛洪,字稚川,東晉丹陽句容縣人。文中通過封建帝王宮中生活的一個(gè)側(cè)面,無情地揭露了漢元帝們的荒淫糜爛,醉生夢死。美麗正直的王嬙(昭君)因不肯賄賂畫工,而未能得到皇帝的寵幸,最后落得遠(yuǎn)嫁匈奴的不幸下場;因此后人很多文學(xué)作品以“昭君出塞”為題材,替王昭君鳴不平,借以諷刺漢元帝,痛罵利欲熏心的畫工毛延壽;表達(dá)了中華民間愛憎分明的純樸民情風(fēng)俗。
- 贈長安趙先生母牙發(fā)重生黑,延齡三事因。至誠遵道友,精謹(jǐn)奉高真。靜意摛猿馬,清心聚氣神。處端聊拜上,稽首壽長人。
- 漁父詞/漁父無數(shù)菰蒲間藕花。棹歌輕舉酌流霞。隨家好,轉(zhuǎn)山斜。也有孤村三兩家。
- 七言四韻十六首人生雖有百年期,壽夭窮通莫預(yù)知。昨日街頭猶走馬,今朝棺內(nèi)已眠尸。妻財(cái)遺下非君有,罪業(yè)將行難自欺。大藥不求爭得遇,遇之不煉是愚癡。
- 郊行偶成野水連天闊,孤舟盡日閒。會須風(fēng)雨過,一濟(jì)諒非難。
- 答故人天涯春色已平分,桃李陰陰晝掩門。黃素久無人問字,綠醽時(shí)有客來樽。棲遲未嘆流光遠(yuǎn),寂寞遠(yuǎn)令此道存。珍重故人勤問訊,暮年憂樂任乾坤。
- 和嵊縣梁公輔夏夜泛東湖短棹乘風(fēng)湖上游,湖光一鑒湛于秋。小橋夜靜人橫笛,古渡月明僧喚舟。鴛浦藕花初過雨,漁家燈影半臨流。酒闌興盡歸來后,依舊青山繞客樓。
- 最高樓(壽秋水)銀河水,洗得世間清。山色雨余青。老子綸巾棋別墅,人家鼾睡柝秋城。定誰勞,定誰福,定誰能。常恨著、景升兒不似。又恨著、景升牛小耳。空相望,愧平生。我欲臨風(fēng)扶玉樹,自攀承露酌金莖。看昆明,鱗石長,海桑晴。
- 次韻陳叔易遠(yuǎn)別離三首婦慧弗諳事,謂世無離索。洋洋舊依蒲,逐逐難翳藿。沖風(fēng)遞弱羽,爛漫何鄉(xiāng)落。憂端埒南山,那堪魯酒薄。人力末如何,天公良可托。
- 偈頌十九首瑞巖喚醒主人公,把手經(jīng)行禁綱中。踏斷綱宗開活眼,笑聽山鳥話家風(fēng)。
- 題人移牡丹林上春來恰恰忙,安排顏色與春裝。栽培欲報(bào)應(yīng)先發(fā),根柢雖移不改芳。紅藥便心減價(jià),黃蜂偷喜蜜添香。憑君剩釀看花酒,待插花枝滿首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