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載明良會(huì)遇,三世勛庸忠烈,誰得似家傳
出自宋代熊以寧《水調(diào)歌頭》:
天地有英氣,鍾秀在人間。
流虹甫近華旦,維岳預(yù)生賢。
千載明良會(huì)遇,三世勛庸忠烈,誰得似家傳。
高論排風(fēng)俗,抗志遏狂瀾。
記年時(shí),胡塵外,擁朱幡。
洪樞紫府功業(yè),指日復(fù)青氈。
拭目泥封飛下,趁取梅花消息,去去簉朝班。
骨相元不老,何必頌?zāi)仙健?br>
注釋參考
千載
千年。形容歲月長久?!稘h書·王莽傳上》:“於是羣臣乃盛陳‘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,千載同符’?!?唐 韓愈 《歧山下》詩:“自從 公旦 死,千載閟其光?!?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三年喪》:“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,力阻浮議,使千載之陋,更於一旦。”
明良
謂賢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。語本《書·益稷》:“元首明哉,股肱良哉,庶事康哉!” 三國 蜀 諸葛亮 《便宜十六策·考黜》:“進(jìn)用賢良,退去貪懦,明良上下,企及國理?!?宋 沉括 《賀樞密呂侍郎啟》:“明良協(xié)契,遠(yuǎn)邇均歡。” 清 唐甄 《潛書·任相》:“始有明良之美,而終為 桀 紂 之暴,君臣之際,反覆如是,可不為寒心乎!”
會(huì)遇
會(huì)遇 (huìyù) 會(huì)見 meet 會(huì)遇之禮?!妒酚洝ちH藺相列傳》三世
三世 (sān-shì) 三代,常指祖孫三代 three generations 在美洲,尤指在美國出生并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子女 sansei勛庸
亦作“勛庸”。功勛?!逗鬂h書·荀彧傳》:“ 曹公 本興義兵,以匡振 漢 朝,雖勛庸崇著,猶秉忠貞之節(jié)?!薄杜f唐書·李嗣業(yè)傳》:“總驍果之眾,親當(dāng)矢石,頻立勛庸。” 明 姚茂良 《精忠記·伏闕》:“似此勛庸,乞加封贈(zèng),滿門榮寵?!?清 周亮工 《書影》卷七:“副元帥 梁王 勛庸冠世,請 凌煙閣 側(cè)別創(chuàng)一閣,以表殊勛。”
忠烈
(1) [to die for one's country]∶指對國家或人民無限忠誠而犧牲生命
忠烈之臣
(2) [national hero]∶指有這種行為的人
緬懷忠烈
詳細(xì)解釋(1).忠義壯烈?!稌x書·忠義傳·麴允》:“ 允 發(fā)憤zi{1-1}殺。 聰 嘉其忠烈,贈(zèng)車騎將軍,諡 節(jié)愍侯 ?!薄端鍟ふ\節(jié)傳·張季珣》:“ 季珣 家素忠烈,兄弟俱死國難,論者賢之?!?楊朔 《蓬萊仙境》:“﹝ 任常倫 ﹞跟鬼子拚了刺刀,自己也犧牲了。人民懷念他的忠烈,還在當(dāng)?shù)靥嫠T了座銅像呢。”
(2).指為正義而壯烈犧牲者。《南史·劉勔傳論》:“ 劉勔 出征久撫,所在流譽(yù),行己之節(jié),赴陷為期,雖古之忠烈,亦何以加此!” 魯迅 《集外集拾遺補(bǔ)編·關(guān)于許紹棣葉溯中黃萍蓀》:“ 黃 竟以此起家,為教育廳小官,遂編《越風(fēng)》,函約‘名人’撰稿,談忠烈遺聞,名流軼事,自忘其本來面目矣。”
(3).忠誠剛正?!端螘ぶ忑g石傳》:“ 綽 為人忠烈,受 沖 更生之恩,事 沖 如父?!?唐 杜甫 《北征》詩:“桓桓 陳將軍 ,仗鉞奮忠烈?!?明 夏完淳 《六哀·侯納言》詩:“忠烈簡邁姿,淡然青云志?!?/p>
得似
怎似;何如。 五代 齊己 《寄湘幕王重書記》詩:“可能有事關(guān)心后,得似無人識(shí)面時(shí)?” 宋 陳亮 《水調(diào)歌頭·送章德茂大卿使虜》詞:“自笑堂堂 漢 使,得似洋洋 河 水,依舊只流東?” 明 劉基 《四月二十二日郊外游》詩:“吾儕幸味苦,得似道傍李?”
家傳
(1) [family biography] 敘述家人事跡以傳示其子孫的傳記
(2) 另見 jiāchuán
詳細(xì)解釋記載父兄及先祖事跡的傳記。《后漢書·列女傳序》:“故自中興以后,綜其成事,述為《列女篇》。如 馬 、 鄧 、 梁后 別見前紀(jì), 梁嫕 、 李姬 各附家傳,若斯之類,并不兼書?!?宋 歐陽修 《王彥章畫像記》:“予以節(jié)度判官來此,求於 滑 人,得公之孫 睿 所録家傳。” 清 梁章鉅 《歸田瑣記·曼云先兄家傳》:“顧念兄之行誼,惟余知之最悉,不可以無言,因摭拾其事,為家傳一首。” 魯迅 《吶喊·阿Q正傳》:“其次是家傳,則我既不知與 阿Q 是否同宗,也未曾受他子孫的拜托;或‘小傳’,則 阿Q 又更無別的‘大傳’了。”
(1).家中世代相傳?!蛾悤そ倐鳌罚骸凹伴L,篤學(xué)有辭采,家傳賜書數(shù)千卷, 總 晝夜尋讀,未嘗輟手?!?宋 張淏 《云谷雜記·太宗識(shí)見》:“ 神宗 忽問 呂 曰:‘卿體中無恙否?’對曰:‘臣無事?!鬼殻謫枴涔X安否?’ 呂 又對曰:‘臣不敢強(qiáng)?!髷?shù)日,果感疾,迤邐不起。豈識(shí)鑒之妙得於家傳,故同符如此。” 清 李漁 《比目魚·聯(lián)班》:“有女更娉婷,只愁未識(shí)家傳秘?!?/p>
(2).指祖?zhèn)鞯臇|西?!段骱言挕じ饚X仙跡》:“原來 鮑玄 最好的是外丹并內(nèi)養(yǎng)之術(shù),因見 葛洪 出自神仙之裔,便盡將所得丹術(shù)朝夕與 葛洪 講究,指望他有些家傳。”
(3).家家傳誦。 唐 王建 《哭孟東野》詩之一:“但是 洛陽 城里客,家傳一本杏殤詩。”參見“ 家傳戶誦 ”。
熊以寧名句,水調(diào)歌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糖豆人投球入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