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城蕃瑞殖,三山儼英蕤
出自宋代宋祁《應(yīng)詔內(nèi)苑牡丹三首三花》:
九城蕃瑞殖,三山儼英蕤。
巽采昭天造,同心奉帝嬉。
繁疑交晝影,重欲亞晴枝。
恩露方均泫,王風(fēng)亦遍吹。
并柯由內(nèi)附,紛艷表重熙。
幸覿由庚瑞,慚陪可嬉嗣。
注釋參考
九城
指京都。舊時京都多設(shè)城門九座,故稱。 北周 庾信 《奉和同泰寺浮圖》詩:“長影臨雙闕,高層出九城?!?唐 賈至 《勤政樓觀樂》詩:“銀河帝女下三清,紫禁笙歌出九城?!?康有為 《東事戰(zhàn)敗》詩:“ 臺 人號泣 秦檜 歌,九城謡諜遍網(wǎng)羅。” 老舍 《茶館》第三幕:“ 老裕泰 開了六十多年,九城聞名?!?/p>
三山
(1).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。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高辛》:“ 三壺 ,則海中三山也。一曰 方壺 ,則 方丈 也;二曰 蓬壺 ,則 蓬萊 也;三曰 瀛壺 ,則 瀛洲 也?!?唐 駱賓王 《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》詩:“玄都五府風(fēng)塵絶,碧海三山波浪深?!?宋 蘇軾 《奉和陳賢良》詩:“三山舊是神仙地,引手東來一釣鼇?!?清 黃遵憲 《和沉子培同年》詩:“縹緲三山信 徐巿 ,橫縱六里聽 張儀 。”
(2). 福州 的別稱。 福州 城中西有 閩山 ,東有 九仙山 ,北有 越王山 ,故 福州 又稱 三山 。見 宋 曾鞏 《道山亭記》。 元 薩都剌 《入閩過平望驛》詩:“ 廣陵 城里別匆匆,一去 三山 隔萬重。”
(3).冠名。 唐 李群玉 《寄友人鹿胎冠子》詩:“數(shù)點疏星紫錦斑,仙家新樣剪三山?!?元 郭玨 《送友人從軍》詩:“七星戰(zhàn)袍襯金甲,三山尖帽飄猩紅?!?明 費信 《星槎勝覽·占城國》:“其酋長頭戴三山金花冠,身披錦花手巾,臂腿四腕,俱以金鐲?!?/p>
(4).指三山骨。 唐 元稹 《望云騅馬歌》:“蹄懸四跼腦顆方,胯聳三山尾株直?!?宋 黃庭堅 《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書懷》:“家徒四壁書侵坐,馬聳三山葉擁門。”詳“ 三山骨 ”。
(5).喻封建主義、官僚資本主義、帝國主義三重壓迫。 郭沫若 《頌黨慶》詩之一:“三山白雪化,九域紅旗鮮?!?蕭華 《井岡山頌》詩:“推翻三山驚寰宇,社會主義日日新?!?/p>
英蕤
(1).艷麗的花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琴賦》:“鬱紛紜以獨茂兮,飛英蕤于昊蒼。” 晉 左芬 《萬年公主誄》:“曄曄榮曜,英蕤始芳。”
(2).猶英華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隱秀》:“文之英蕤,有秀有隱。隱也者,文外之重旨者也;秀也者,篇中之獨拔者也?!?清 王晫 《今世說·賢媛》:“ 丁季淵 繼婦 張夫人 ……嘗作《討李賊檄》, 顧和知 以為 孔璋 讓其英蕤, 賓王 失其峻烈?!?/p>
宋祁名句,應(yīng)詔內(nèi)苑牡丹三首三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