積薪高於山,焉用先后別
出自宋代梅堯臣《和孫端叟寺丞農(nóng)具十五首其四樵斧》:
適從伐枯桑,莫悟刃已缺。
蠶工向欲迫,田事不可徹。
丁丁背谷聲,役役持柯熱。
積薪高於山,焉用先后別。
注釋參考
積薪
(1).積聚木柴?!赌印涑情T》:“城下州道內(nèi),百步一積薪,毋下三千石以上,善涂之?!薄秶Z·周語中》:“虞人入材,甸人積薪。”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三十回:“夫人自聞 晉君 見獲,便攜太子服喪服,徒步出宮,至於后園崇臺之上,立草舍而居。臺下俱積薪數(shù)十層,送饔飱者履薪上下?!?/p>
(2).指積聚的木柴?!稘h書·西域傳下·車師后國》:“﹝ 陳良 等﹞即將數(shù)千騎至校尉府,脅諸亭令燔積薪,分告諸壁。” 元 袁桷 《愍誓·哀謝先生》:“燃積薪以逞安兮,羣豢食而自戲?!?/p>
(3).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,火未及燃,因謂之安,方今之勢,何以異此!”后以“積薪”喻隱伏危機。《后漢書·黃瓊傳》:“前 白馬 令 李云 ,指言宦官罪穢宜誅,皆因眾人之心,以救積薪之敝。” 宋 莊季裕 《雞肋編》卷中:“於戲!邦勢若此,念積薪之已然;民力幾何,懼奔駟之將敗。” 清 譚瑩 《寄懷徐鐵生大令》詩之四:“幕府談兵大有人,東南重鎮(zhèn)太平民;督師郤令同孤注,所主原期似積薪。”
(4).《漢書·汲黯傳》:“ 黯 褊心,不能無少望,見上,言曰:‘陛下用羣臣如積薪耳,后來者居上?!焙笠浴胺e薪”喻選用人才后來居上。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忤時》:“儻使士有澹雅若 嚴君平 ,清廉如 段干木 ,與僕易地而處,亦將彈鋏告勞,積薪為恨。” 宋 蘇軾 《辭免翰林學士第二狀》:“如前所陳,實以勞舊尚多,必有積薪之誚,兄弟并進,豈無連茹之嫌?!?清 錢謙益 《吏部文選清吏司員外郎張振秀授奉直大夫制》:“大破累年之留滯,用昭新政之清夷,積薪之流,半登于啟事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十四回:“人材有積薪之嘆,捷徑多窘步之憂?!?/p>
(5).喻后來居上。 黃人 《<清文匯>序》:“夫以吾國文學之雄奇奧衍……一入今朝,則又兼收并畜,大會細入,兩京、三 唐 ,不免積薪之愧, 姬 孔 之際,於斯為盛。”
先后
先后 (xiānhòu) 先和后;早和晚 early or late 人來的不少,但總要分個先后 前后相繼;陸續(xù)地;接連地 one after another 她先后去了美國、英國和德國求學梅堯臣名句,和孫端叟寺丞農(nóng)具十五首其四樵斧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