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后而望前,則為前;居前而望后,則為后。
出自唐代 姚思廉《陳書·列傳·卷二十四》:
摘自《陳書·列傳·卷二十四》
解釋:在后面,望著眼前,那是前;而在前面望著后面的,就為后。
原文摘要:
通于內(nèi)外。子所言須諍者,此用末而救本,失本而 營末者也。今為子言之。何則?若依外典,尋書契之前,至淳之世,樸質(zhì)其心,行 不言之教,當于此時,民至老死不相往來,而各得其所,復有何諍乎?固知本末不 諍,是物之真矣。答曰:諍與無諍,不可偏執(zhí)。本之與末,又安可知?由來不諍, 寧知非末?于今而諍,何驗非本?夫居后而望前,則為前;居前而望后,則為后。 而前后之事猶如彼此,彼呼此為彼,此呼彼為彼,彼此之名,的居誰處?以此言之, 萬事可知矣。本末前后,是非善惡,可恒守邪?何得自信聰明,廢他耳目?夫水泡 生滅,火輪旋轉(zhuǎn),入牢阱,受羈紲,生憂畏,起煩惱,其失何哉?不與道相應,而 起諸見故也。相應者則不然,無為也,無不為也。善惡不能偕,而未曾離善惡,生
注釋參考
望前
望日之前?!端疂G傳》第一○六回:“此時正是八月中旬,望前天氣,那輪幾望的明月,照耀的如白晝一般?!?/p>
望后
(1).望日之后。
(2).向后,朝后?!端疂G傳》第二七回:“那兩個人只見天旋地轉(zhuǎn),噤了口,望后撲地便倒?!?/p>
姚思廉名句,陳書·列傳·卷二十四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