悵望當時真跡,臨摹所在支分
出自宋代樓鑰《跋袁起巖所藏修禊序》:
悵望當時真跡,臨摹所在支分。
千載但稱合作,誰能有感斯文。
注釋參考
悵望
惆悵地看望或想望。 南朝 齊 謝朓 《新亭渚別范零陵》詩:“停驂我悵望,輟棹子夷猶?!?唐 杜甫 《詠懷古跡》之二:“悵望千秋一灑淚,蕭條異代不同時?!?元 薩都剌 《滿江紅·金陵懷古》詞:“六代繁華,春去也,更無消息??諓澩酱ㄐ蝿?,已非疇昔?!薄段饔斡洝返谖迨兀骸皡s説 唐僧 坐在圈子里,等待多時,不見 行者 回來,欠身悵望道:‘這猴子往那里化齋去了?’” 郭沫若 《北伐途次》二九:“在那高坡上立著悵望的時候,有一群 日本 的新聞記者也走了來,其中有幾個是我在 漢口 認識的?!?/p>
當時
當時 (dāngshí) 前文提到的或所指的那時 then;at that time;for the moment 當時的形式 指過去發(fā)生某事的時候 now 蓋當時未有雁蕩之名?!巍?沈括《夢溪筆談》 人民當時給他重大榮譽 當時 (dàngshí) 就在那個時刻;馬上 right;immediately;right away;at once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真跡
真跡 (zhēnjì) 書畫家本人的原作 authentic work (of painting or calligraphy) 這一幅畫是唐伯虎的真跡臨摹
臨摹 (línmó) 照原樣摹仿寫字或畫畫 copy a model of calligraphy or painting 他在臨摹倫勃朗的畫所在
所在 (suǒzài) place;location 處所;地方 在背山面水這樣一個所在,靜穆的自然和彌滿著生命力的人,就織成了美的圖畫。——《風景談》 指存在的地方,強調(diào)不在別處 太行、碣石之間,宮闕山陵之所在?!鳌?顧炎武《復庵記》 到處;處處 everywhere 所在多有 石之鏗然有聲者,所在皆是也?!巍?蘇軾《石鐘山記》支分
(1).分割,分解?!稇?zhàn)國策·秦策三》:“ 秦 烏能 齊 縣衡 韓 魏 ,支分 方城 膏腴之地以薄 鄭 ?” 高誘 注:“支,言細散取之。” 唐 白居易 《花前感懷兼呈崔相公劉郎中》詩:“四時輪轉(zhuǎn)春常少,百刻支分夜苦長?!?/p>
(2).古代碎裂犯人肢體的一種酷刑。《后漢書·蘇竟傳》:“ 王氏 雖乘閒偷簒,而終嬰大戮,支分體解,宗氏屠滅?!薄段簳ばg(shù)藝傳·劉靈助》:“戰(zhàn)敗被擒,斬於 定州 ,傳首 洛陽 ,支分其體。”《資治通鑒·唐懿宗咸通九年》:“今聞已有密敕下本軍,至則支分滅族矣!” 胡三省 注:“支分,謂被支解而支體異處也,即冎刑?!?/p>
(3).處置;安排。 唐 白居易 《自詠老身示諸家屬》:“支分閑事了,把背向陽眠。” 元 本 高明 《琵琶記·五娘剪發(fā)賣發(fā)》:“飢荒先自窘,那堪連喪雙親,身獨自,怎支分?”《天雨花》第二四回:“ 榮 妻答應廚下去,支分晚膳到來臨?!?/p>
(4).支使;分派。 元 關漢卿 《調(diào)風月》第一折:“等不得水溫,一聲要面盆;恰遞與面盆,一聲要手巾;卻執(zhí)與手巾,一聲解紐門。使的人無淹潤,百般支分!” 明 湯顯祖 《南柯記·錄攝》:“支分各色人,遠遠去迎接。”
(5).支付;付給財物。 唐 陸贄 《賜吐蕃將書》:“贊普若須繒帛,朕隨要支分,多少之間,豈拘定限。” 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酒樓》:“又有小鬟,不呼自至,歌吟強聒,以求支分。” 明 湯顯祖 《牡丹亭·泊淮》:“兼且小生看書之眼,并不認得等子星兒;一路上賺騙無多,逐日里支分有盡?!?/p>
(6).分辯。 元 無名氏 《舉案齊眉》第二折:“父親呵,你既然恁般發(fā)狠,怎教我不要半語支分?” 元 王仲文 《救孝子》第二折:“若是初檢時不曾審問,怕只怕再檢日怎支分?”
(7).猶分支。 清 嚴如熤 《三省邊防備覽·策略》:“ 南山 在 陜西 西安府 之南…… 鎮(zhèn)安 、 洵陽 、 漢陰 、 石泉 、 洋縣 各山,皆其支分別派?!?/p>
樓鑰名句,跋袁起巖所藏修禊序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