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方岳《再次韻因索紙筆》:
誰何扣門聲啄木,踏雪逢迎寒起粟。
詩筒過我捷於羽,墨滑豈供貂尾續(xù)。
云鏘孤響落瓊璈,頓覺聞韶不知肉。
膽驚強韻婁吐舌,春溢長箋手幾縮。
鈍根難除捻髭苦,夜凡日熒殘幾燭。
管城子老免冠謝,久不中書三致祝。
擇交正自欠楮生,兩窮相值聲蔌蔌。
端凝賴有弘農(nóng)陶。
時一浴之云外瀑。
山寒亦聞泓有語,未致兩生長不足。
誰其下榻徐孺子,不以寒暄事竿牘。
徑須回旋作詩供,縱使長貧顏有穆。
書生得句如得官,無以藉之眉為蹙。
云煙繭紙生踴躍,涕唾犀毫負(fù)慚恧。
倘非渠輩稱揮灑,未見無虞堪即鹿。
殘風(fēng)剩月幸風(fēng)分,卷軸今當(dāng)汗駒犢。
夜窗賡載有余暇,箋注離騷到蘭菊。
雪鋪玉箋烏絲欄,一一手抄森似束。
毋令千載韓退之,作傳譏嘲老而矣。
注釋參考
強韻
1.險韻,生僻少用的韻。吐舌
(1).伸出舌頭。由內(nèi)熱而引起的一種病狀。《漢書·丙吉傳》:“ 吉 前行,逢人逐牛,牛喘吐舌?!?漢 應(yīng)劭 《風(fēng)俗通·正失·葉令祠》:“縣中牛皆流汗吐舌,而人無知者。”《醫(yī)宗金鑒·幼科雜病心法要訣·吐舌》:“吐長收緩名吐舌,皆是心經(jīng)有熱成,面紅煩渴溺赤澀,瀉心導(dǎo)赤服即寧?!?/p>
(2).驚奇貌;驚恐貌。 唐 韓愈 《送窮文》:“言未畢,五鬼相與張眼吐舌,跳踉偃仆,抵掌頓腳,失笑相顧?!?明 都穆 《都公譚纂》卷上:“ 寧陽 乃下令:‘軍士有奪人財物者斬?!娊酝律?。” 清 錢泳 《履園叢話·報應(yīng)·孽報》:“ 道光 元年五月,忽染時疫,兄弟叔侄以及老少婦女接踵而死者,至十八人,僅存兩歲幼孩而已。聞?wù)邽橹律?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三回:“土老兒吐舌道:‘道臺!那還不曉得是個甚么行情呢!’”
(3).謂發(fā)言。 明 李贄 《與弱侯》:“僕何如人,敢吐舌于兄之傍乎?”
長箋
亦作“ 長牋 ”。 1.長的信箋或詩箋。亦指詩文或書信。 唐 李賀 《潞州張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》詩:“繫書隨短羽,寫恨破長箋。” 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海敘不遇》:“ 巖杰 復(fù)以長牋激之,始謂以文友相遇,千載一時?!?宋 曾鞏 《回泉州陳都官啟》:“豈期厚眷,特枉長箋?!?/p>
(2).采集眾說,加以論辨裁斷的訓(xùn)詁著作。
方岳名句,再次韻因索紙筆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