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肯將鹽下莼菜,已應(yīng)知雪似楊花
出自宋代蘇軾《金門寺中見李西臺與二錢(惟演易)唱和四絕》:
帝城春日帽檐斜,二陸初來尚憶家。
未肯將鹽下莼菜,已應(yīng)知雪似楊花。
生平賀老慣乘舟,騎馬風(fēng)前怕打頭。
欲問君王乞符竹,但憂無蟹有監(jiān)州。
西臺妙跡繼楊風(fēng),。
無限龍蛇洛寺中。
一紙清詩吊興廢,塵埃零落梵王宮。
五季文章墮劫灰,升平格力未全回。
故知前輩宗徐庚,數(shù)首風(fēng)流似玉臺。
注釋參考
莼菜
即莼菜。又名鳧葵。多年生水草。葉片橢圓形,浮水面。莖上和葉的背面有粘液?;ò导t色,嫩葉可做湯菜。 三國 吳 陸璣 《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·薄采其茆》:“茆與荇葉相似,南人謂之蓴菜?!?唐 劉長卿 《早春贈別趙居士還江左》詩:“歸路隨楓林,還鄉(xiāng)念蓴菜?!?清 馮延年 《秋月庵春暮》詩:“時光忽憶蓴菜滑,采摘不厭輕舟勞。”
楊花
指柳絮。 北周 庾信 《春賦》:“新年鳥聲千種囀,二月楊花滿路飛?!?唐 李白 《聞王昌齡左遷龍標(biāo)遙有此寄》詩:“楊花落盡子規(guī)啼,聞道 龍標(biāo) 過 五溪 。” 宋 陳偕 《滿庭芳·送春》詞:“榆莢拋錢,桃英胎子,楊花已送春歸。”《西湖佳話·六橋才跡》:“楊花若不沾泥去,尚可隨花落繡裀?!?曹禺 《王昭君》第一幕:“你看,柳絮!楊花!多么輕的楊花呀!”
蘇軾名句,金門寺中見李西臺與二錢(惟演易)唱和四絕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