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宋太宗《逍遙詠》:
還知受氣稟天然,百法方為事理全。
假合都來歸至道,修持遠大更通玄。
二儀交感成祥瑞,八卦剛?cè)岜凰谞俊?br>何謂此中生恍惚,直須欵曲細精研。
注釋參考
假合
(1).聊為湊合。 晉 陸云 《答張士然詩》:“歡舊難假合,風土豈虛親?!?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河水一》:“余考釋氏之言,未為佳證,《穆天子》、《竹書》及《山海經(jīng)》皆埋緼歲久,編韋稀絶,書策落次,難以緝綴,后人假合,多差遠意?!?/p>
(2).佛教語。謂一切事物均由眾緣和合而成,暫時聚合,終必離散。 唐 李白 《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》詩:“茫茫大夢中,惟我獨先覺,騰轉(zhuǎn)風火來,假合作容貌。” 王琦 注:“釋家以此身為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假合而成。”
都來
(1).統(tǒng)統(tǒng),完全?!抖鼗妥兾募じ改付髦亟?jīng)講經(jīng)文》:“只為長時,驅(qū)馳辛苦,形貌精神,都來失緒?!?唐 羅隱 《晚眺》詩:“天如鏡面都來靜,地似人心總不平?!?宋 柳永 《慢卷綢》詞:“細屈指尋思,舊事前歡,都來未盡,平生深意。”
(2).總共;共有。《敦煌變文集·佛說阿彌陀經(jīng)講經(jīng)文》:“經(jīng)説比丘之眾,其數(shù)都來多少?經(jīng):‘千二百五十人俱。’”
(3).算來。 宋 范仲淹 《御街行·秋日懷舊》詞:“殘燈明滅枕頭欹,諳盡孤眠滋味。都來此事,眉間心上,無計相迴避?!?明 湯顯祖 《牡丹亭·寫真》:“春歸恁寒悄,都來幾日意懶心喬?” 徐朔方 等注:“都來,算來?!?/p>
(4).總是,老是。《敦煌變文集·董永變文》:“日日都來總不織,夜夜調(diào)機告吉祥?!?蔣禮鴻 通釋:“都來和總連用,意思一樣,就是日日總不織。加上‘都來’僅僅湊足七個字而已?!?唐 秦韜玉 《問古》詩:“都來總向人間看,直到皇天可是平?!?/p>
至道
(1).指最好的學說、道德或政治制度?!抖Y記·學記》:“雖有嘉肴,弗食,不知其旨也;雖有至道,弗學,不知其善也。”《禮記·表記》:“道有至,義有考。至道以王,義道以霸,考道以為無失?!?鄭玄 注:“此讀當言‘道有至,有義,有考’,字脫一有耳。” 陳澔 集說引 應(yīng)氏 曰:“至道,即仁也。至道渾而無跡,故得其渾全精粹以為王?!?晉 陸機 《演連珠》之六:“是以至道之行,萬類取足於世;大化既洽,百姓無匱於心。”
(2).最高的原則、準則?!盾髯印と逍А罚骸耙詮乃诪樯?,以貨財為寳,以養(yǎng)生為己至道,是民德也。”
(3).佛、道謂極精深微妙的道理或道術(shù)。《莊子·在宥》:“來!吾語女至道。至道之精,窈窈冥冥;至道之極,昏昏默默。” 漢 牟融 《理惑論》:“﹝ 老子 ﹞曰:‘用其光,復(fù)其明,無遺身殃。’此道生死之所趣,吉兇之所住。至道之要,實貴寂寞,佛家豈好言乎!” 唐 陳鴻 《東城老父傳》:“讀釋氏經(jīng),亦能了其深義至道,以善心化市井人?!?宋 洪邁 《夷堅丁志·司命府丞》:“及見 海蟾 曰:‘汝以夙契得遇我?!L跪傳至道?!?/p>
修持
(1).持戒修行。 唐 耿湋 《晚秋宿裴員外寺院》詩:“愿向空門里,修持比晝龍?!薄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三四:“但凡出家人,必須四大俱空,自己發(fā)得念盡,死心塌地,做個佛門弟子,早夜修持,凡心一點不動,卻才算得有功行?!?老舍 《老張的哲學》二三:“我有的是佛經(jīng),有的是地方,你可以隨著她們一同修持。”
(2).修身守道。 唐 方干 《寄于少監(jiān)》詩:“修持清苦振佳聲,眾鳥那知一鶚情?!?老舍 《茶館》第二幕:“慚愧!慚愧!作過國會議員,那真是造孽呀……唉!現(xiàn)在我只能修持,懺悔!”
(3).保養(yǎng);將養(yǎng)。 宋 洪邁 《夷堅甲志·崔祖武》:“飲食不肯醉飽,曰:‘大醉大飽,最為傷氣,須六十日修持,始復(fù)初。’”
遠大
遠大 (yuǎndà) 指一個人的志向、見解、前程等高遠而偉大 long-range;broad;ambitious 遠大的計劃通玄
通曉玄妙之理。 漢 張衡 《東巡誥》:“皇皇者鳳,通玄知時?!?唐 戴叔倫 《暉上人獨坐亭》詩:“性空長入定,心悟自通玄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二:“麗質(zhì)本來無偶,神機早已通玄?!?/p>
宋太宗名句,逍遙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