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供萬家富遠(yuǎn)目,響答兩地紛啼禽
出自宋代史浩《次韻鮑以道天童育王道中吳體》:
逆云佛塔金千尋,傍聳滴翠玲瓏岑。
春供萬家富遠(yuǎn)目,響答兩地紛啼禽。
風(fēng)搖野幘去復(fù)去,露浥乳竇深尤深。
奇聲俊逸鮑夫子,蓬社不掛淵明心。
注釋參考
遠(yuǎn)目
(1).遠(yuǎn)望。 唐 羊士諤 《書樓懷古》詩:“遠(yuǎn)目窮 巴 漢 ,閑情閲古今。” 宋 張先 《憶秦娥》詞:“情不足,西北有樓窮遠(yuǎn)目?!?明 李東陽 《放船》詩:“清暉散宿靄,遠(yuǎn)目增春明?!?/p>
(2).遠(yuǎn)大的眼光。 宋 黃休復(fù) 《茅亭客話·哀亡友辭》:“炳舊史之遠(yuǎn)目兮,飫六經(jīng)之正味。”
響答
響應(yīng);應(yīng)答。 唐 韓愈 《祭裴太常文》:“至乎公卿冠昏,士庶喪祭,疑皆響答,問必實歸。” 宋 葉適 《終論六》:“使 關(guān) 洛 事濟,四方響答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小翠》:“公疑其相譏,慚顏唯唯,不甚響答?!?/p>
兩地
(1).兩處;兩個地方。 南朝 梁 何遜 《與胡興安夜別詩》:“念此一筵笑,分為兩地愁?!?唐 元稹 《齊煚饒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》:“俾分兩地之憂,佇聽二天之諺?!薄秲号⑿蹅鳌返诙兀骸跋胛?何玉鳳 遇見這位 安伯父 ,兩地成全,一丘合葬,可見‘不求人’的這句話斷説不起?!?魯迅 許廣平 有《兩地書》。如:他們分居兩地多年了。
(2).猶兩府。借指中書省、樞密院。 宋 無名氏 《新編分門古今類事·子京兩地》:“ 宋子京 在 蜀 有詩三百篇,名曰《猥藁》。常吟曰:‘碧云自有三年信,明月長為兩地愁?!怨磐?,竟不登兩地,愁憤而薨,人以為此詩之讖也?!?宋 范仲淹 《答手詔條陳十事》:“ 范仲淹 、 富弼 皆在兩地,所宜盡心,為國家諸事建明,不得顧避?!?/p>
史浩名句,次韻鮑以道天童育王道中吳體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