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憂到老都無子,何況新生又是兒
出自唐代白居易《予與微之,老而無子,發(fā)于言嘆,著在詩篇?!罚?/h2>常憂到老都無子,何況新生又是兒。
陰德自然宜有慶,皇天可得道無知。
一園水竹今為主,百卷文章更付誰。
莫慮鹓雛無浴處,即應(yīng)重入鳳凰池。
五十八翁方有后,靜思堪喜亦堪嗟。
一珠甚小還慚蚌,八子雖多不羨鴉。
秋月晚生丹桂實,春風(fēng)新長紫蘭芽。
持杯祝愿無他語,慎勿頑愚似汝爺。
常憂到老都無子,何況新生又是兒。
陰德自然宜有慶,皇天可得道無知。
一園水竹今為主,百卷文章更付誰。
莫慮鹓雛無浴處,即應(yīng)重入鳳凰池。
五十八翁方有后,靜思堪喜亦堪嗟。
一珠甚小還慚蚌,八子雖多不羨鴉。
秋月晚生丹桂實,春風(fēng)新長紫蘭芽。
持杯祝愿無他語,慎勿頑愚似汝爺。
注釋參考
到老
(1).直到老年。 漢 焦贛 《易林·謙之損》:“常德自如,安坐無尤。幸入貴鄉(xiāng),到老安榮?!?唐 杜荀鶴 《山中貽同志》詩:“到老如今日,無心愧古人?!?/p>
(2).謂直到最后。 楊朔 《三千里江山》第十八段:“白費了半天力氣,到老還是過不去江?!?/p>
都無
倘無,若無。 宋 辛棄疾 《鷓鴣天·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送之》詞:“晚歲躬耕不怨貧,隻雞斗酒聚比隣。都無 晉 宋 之間事,自是 羲皇 以上人?!?鄧廣銘 箋注:“‘都無’當(dāng)作‘倘無’解。 陶淵明 生於 東晉 末年,卒於 劉宋 初年。其時內(nèi)多篡弒之禍,而北方則先后分處於 十六國 統(tǒng)治下……故 稼軒 作此設(shè)詞,以為若無 晉 宋 之間事,則彼自是 羲皇 上人耳?!?/p>
何況
何況 (hékuàng) 不消說 let alone 一項改革都會經(jīng)過不少曲折,更何況一場革命 更加 furthermore 學(xué)好本民族的語言尚且要花許多力氣,何況學(xué)習(xí)另一種語言呢 表示進(jìn)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,用法基本上同“況且” what is more 何況供百人?!濉?洪亮吉《治平篇》 你去接他一下,這兒不好找,何況他又是第一次來新生
新生 (xīnshēng) 初學(xué)的儒生;剛出生;亦指科舉時剛考中秀才的人 firsts 精神上的再生,再創(chuàng)造,蘇醒 regeneration;new life 剛?cè)雽W(xué)的學(xué)生 new student白居易名句,予與微之,老而無子,發(fā)于言嘆,著在詩篇。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