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家搗衣燈下補(bǔ),惟有妾家心最苦
出自宋代鄭會(huì)《續(xù)潘探花搗衣曲》:
白石砧,秋沉沉。
家家搗衣燈下補(bǔ),惟有妾家心最苦。
妾初嫁來能幾時(shí),良人從軍今不歸。
去時(shí)楊花未飛絮,欲著春衫裁白苧。
秋來暑盡白苧寒,遠(yuǎn)征未必便可還。
宮裘止是賜上將,良人猶在行伍間。
搗衣?lián)v衣寄將去,聞道分兵又西戍。
茫茫莎草生寒塵,沙場不見愁殺{1*1}人。
堂前阿姑老,得君早歸好。
搗衣?lián)v衣空斷魂,因□上有雙淚痕。
邊功未成君著力,妾身孤單君莫憶。
注釋參考
家家
家家 (jiājiā) 每戶 every family搗衣
搗衣 (dǎoyī) 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擊,使衣料綿軟以便裁縫;將洗過頭次的臟衣放石板上捶擊,去渾水,再清洗 beat clothes when washing惟有
惟有 (wéiyǒu) 只有 only 我們都很高興,惟有他沉著臉鄭會(huì)名句,續(xù)潘探花搗衣曲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