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英殿下聽臚傳,唱在第十眾所冤
出自宋代趙汝回《送盧五方春分教端州》:
柳南矯矯蛟龍騫,古詩古文高入天。
奉試詞場三十年,柳度夜夜魁星躔。
集英殿下聽臚傳,唱在第十眾所冤。
天豈恨汝月蝕篇,罰使得吟瘴海邊。
中州近年栽木綿,春寒秋熱氣已偏。
我心憂國身甚便,編排失手安足言。
敵窺淮漢蹂兩川,君相不得高大學(xué)眠。
古人度嶺悲南遷,今人度嶺如登仙。
端溪溪闊山無煙,長腰米白鯽鯇鮮。
山媼采蕉蜒采蠙,羽檄不警徭賦蠲。
黨碑諸賢昔往還,人士盡識洛水源。
廣文下馬春風(fēng)前,升堂講大學(xué)鼓鼘鼘。
遠方朋來笈在肩,再拜愿預(yù)弟子賢。
中庸大學(xué)玄又玄,商盤周誥非雕鐫。
燈大學(xué)兩檐陳俎籩,一一口說手注篇。
霜毫之筆云濤箋,墨香大學(xué)滑不受研。
下巖古坑石柿填,千夫秉炬入戽泉。
鑱出一片紫玉磚,色如馬肝鵒眼圓。
得這酬直不論錢,乍是對客寒無氈。
注釋參考
下聽
聽取下面的意見。 唐 崔融 《吏部兵部選人議》:“ 陶唐氏 之清問衢室,斯所以下聽於人也。” 唐 馬戴 《新春聞赦》詩:“ 堯 聰能下聽, 湯 網(wǎng)本來疏?!?/p>
臚傳
(1).對下傳告?!肚f子·外物》:“儒以詩禮發(fā)冢,大儒臚傳曰:‘東方作矣,事之何若?’” 成玄英 疏:“從上傳語告下曰臚。臚,傳也?!?/p>
(2).專指傳告皇帝詔旨?!缎绿茣R映傳》:“ 映 為人白晳長大,言音鴻爽,故帝常令侍左右,或前馬臚傳詔旨。” 宋 程大昌 《演繁露·臚傳》:“今之臚傳,自殿上至殿下,皆數(shù)人抗聲相接,使所唱之語,聯(lián)續(xù)遠聞?!?清 錢謙益 《神宗顯皇帝挽詞》之四:“侍從朱衣隔,臚傳玉筆遺?!?/p>
(3).猶臚唱。 宋 楊萬里 《侍立集英殿觀進士唱名》詩:“殿上臚傳第一聲,殿前拭目萬人驚。” 明 梅鼎祚 《玉合記·逢世》:“臚傳三殿日華重,滿眼英雄?!?清 趙翼 《七十自述》詩:“一桂枝高手已攀,臚傳聲里另排班。”
趙汝回名句,送盧五方春分教端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