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俞應符《漳河疑?!罚?/h2>生前欺天絕漢統(tǒng),死后欺人設疑冢。
人生用智死即休,何有馀機至丘壟。
人言疑冢我不疑,我有一法君未知。
直須盡發(fā)疑冢七十二,必有一冢藏君尸。
生前欺天絕漢統(tǒng),死后欺人設疑冢。
人生用智死即休,何有馀機至丘壟。
人言疑冢我不疑,我有一法君未知。
直須盡發(fā)疑冢七十二,必有一冢藏君尸。
注釋參考
直須
(1).應當;應。 唐 杜秋娘 《金縷衣》詩:“有花堪折直須折,莫待無花空折枝?!?宋 歐陽修 《朝中措》詞:“行樂直須年少,尊前看取衰翁?!?宋 王安石 《和王司封會同年》詩:“直須傾倒罇中酒,休惜淋浪座上衣。” 明 馮夢龍 《古今譚概·癡絕》:“﹝天下事﹞若復件件認真,爭競何已!故直須以癡趣破之?!?/p>
(2).竟至于;還要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五四回:“ 孔明 變色曰:‘ 子敬 好不通理,直須待人開口!’”
疑冢
見“ 疑冢 ”。
亦作“ 疑塚 ”。為迷惑人而虛設的墳墓。《舊唐書·孝友傳·張琇》:“市人斂錢,於死所造義井,并葬 瑝琇 於 北邙 ,又恐 萬頃 家人發(fā)之,并作疑塚數(shù)所。” 明 陶宗儀 《輟耕錄·疑?!罚骸?曹操 疑冢七十二,在 漳河 上。” 清 趙翼 《友人以鄴城懷古詩見示為補成》詩之一:“疑塚不教人識別,憑何歌舞望夫君。” 魯迅 《花邊文學·清明時節(jié)》:“相傳 曹操 怕死后被人掘墳,造了七十二疑冢,令人無從下手?!?/p>
七十二
古以為天地陰陽五行之成數(shù)。亦用以表示數(shù)量多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:“古者封 泰山 禪 梁父 者七十二家,而 夷吾 所記者十有二焉?!薄队衽_新詠·古樂府詩<相逢狹路間>》:“入門時左顧,但見雙鴛鴦。鴛鴦七十二,羅列自成行?!?唐 李白 《梁甫吟》:“東下 齊 城七十二,指揮 楚 漢 如旋蓬?!?清 魏源 《三湘棹歌·蒸湘》:“水復山重行未盡,壓來七十二峰影?!?/p>
冢藏
冢壙。《后漢書·陳蕃傳》:“況乃寢宿冢藏,而孕育其中,誑時惑眾,誣污鬼神乎?” 宋 葉適 《故大宗丞兼權度支郎官高公墓志銘》:“公先治 湖 武康 上柏山 ,豫為冢藏,十二月某日, 不華 奉公喪以歸?!?/p>
俞應符名句,漳河疑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