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張嵲《通惠泉》:
東西幾山隔,石徑不容車。
那知厚地底,自然成井渠。
甘余留齒頰,清足鑒眉須。
不用瓶罍貯,累累似酒酤。
注釋參考
余留
余留 (yúliú) 盈余,殘留 leave 經(jīng)費(fèi)還有些余留齒頰
(1).牙齒與腮頰。 宋 蘇軾 《橄欖》詩(shī):“待得微甘回齒頰,已輸崖蜜十分甜。” 宋 張耒 《旦起》詩(shī):“瓦盎汲石泉,漱濯齒頰涼。”《人民日?qǐng)?bào)》1990.4.16:“但見茶色乳白,一口初飲,口舌生津,齒頰流香?!?/p>
(2).嘴巴。 明 鄭若庸 《玉玦記·截發(fā)》:“我帛束玄云,知難再結(jié)。恨墮馬妖妝,污人齒頰?!薄睹魇贰ゅX一本傳》:“科塲弊竇,污人齒頰?!?/p>
(3).謂口頭談?wù)f。 宋 羅大經(jīng) 《鶴林玉露》卷六:“ 灌夫 不負(fù) 竇嬰 於擯棄之時(shí), 任安 不負(fù) 衛(wèi)青 於衰落之日, 徐晦 越鄉(xiāng)而別 臨賀 , 后山 出境而見 東坡 ,宜其足以馨千載之齒頰也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俠女》:“每獲餽餌,必分給其母,女亦略不置齒頰?!?金松岑 《論寫情小說(shuō)于新社會(huì)之關(guān)系》:“吾非必謂情之一字,吾人不當(dāng)置齒頰。”
眉須
猶須眉。常借指男子。 康有為 《自題三十影象》詩(shī):“犀頂龜文何肯相,雷光泡影認(rèn)眉鬚。”
張嵲名句,通惠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