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生行已有本末,世人不知其天和
出自宋代李流謙《無害弟之官梓林伯氏無虧序送之極兄詔之義予》:
吾家老仙一世師,挺特風概老不衰。
平生行已有本末,世人不知其天和。
急流勇退人恨早,纖塵恐污白玉姿。
精神強健腰腳輕。
鬖鬖白發(fā)明鬢髭。
盤谷亭前一幅巾,子掖孫攜翁笑歖。
無官一品錢滿屋,汝輩持氏逃寒饑。
指心一點物非物,向來所貯惟不欺。
殷勤寶此徵后福,如印券契火灼龜。
我勤樸斲爾涂堊,障護風雨期勿隳。
庭前百拜領(lǐng)翁語,有毫發(fā)愧非翁兒。
季也才力百倍予,天之報翁或在茲。
得其一體敏且強,遇事雹落雷雷馳。
莫兼掾尉官職卑,正欲小試觀異時。
弟兄贈言出寸丹,豈但趣和同兒嬉。
伯氏有德君子哉,發(fā)言不妄如發(fā)機,敘文千字炯星日,是病苦者之神醫(yī)。
愿子銘幾銘盤盂,驊騮萬里未易期。
悲莫悲於生別離,雁鄧可忍霜風吹。
丈夫遠懷在門戶,正使蟻聚終奚為。
酒闌上馬飛鳥疾,我亦安能空郁郁。
注釋參考
平生
平生 (píngshēng) 終身;一生 all one’s life 弦弦掩抑聲聲思,似訴平生不得志?!啤?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向來;素來 always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,是吾不是處?!濉?林覺民《與妻書》本末
本末 (běnmò) 樹木的根和梢,比喻事物的根源和結(jié)局,原委 the whole course of an event from beginning to end 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?!抖Y記·大學(xué)》 主次,先后 the fundamental and the incidental世人
世人 (shìrén) 世上的人;普通人 common people 世人皆知 自李唐來,世人甚愛牡丹。—— 宋· 周敦頤《愛蓮說》不知
是指對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,和知道的意思相反。天和
(1).謂自然和順之理;天地之和氣。《莊子·庚桑楚》:“故敬之而不喜,侮之而不怒者,唯同乎天和者為然?!薄肚f子·知北游》:“若正汝形,一汝視,天和將至。” 成玄英 疏:“汝形容端雅,勿為邪僻,視聽純一,勿多取境自,然和理歸至汝身。”《淮南子·俶真訓(xùn)》:“含哺而游,鼓腹而熙,交被天和,食于地德?!?唐 孟郊 《蜘蛛諷》詩:“萬類皆有性,各各稟天和。”《紅樓夢》第十六回:“且父母在家,思想女兒,不能一見,倘因此成疾,亦大傷天和之事。”
(2).謂人體之元氣?!段淖印は碌隆罚骸澳繍偽迳?,口肥滋味,耳淫五聲,七竅交爭,以害一性,日引邪欲,竭其天和,身且不能治,奈治天下何!”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道意》:“精靈困於煩擾,榮衛(wèi)消於役用。煎熬形氣,刻削天和。” 宋 蘇軾 《和寄天選長官》詩:“虛懷養(yǎng)天和,肯徇奔走鬧。”《封神演義》第一百回:“ 李靖 等慰之曰:‘陛下當善保天和,則臣等不勝慶幸?!?清 顧炎武 《寄子嚴》詩:“不幸喪厥明,猶能保天和?!?/p>
(3).天氣和暖。 明 何景明 《立春日作》詩之二:“鳥鳴知天曙,冰泮知天和。”
李流謙名句,無害弟之官梓林伯氏無虧序送之極兄詔之義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