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宓《三月游延平溪源》:
溪源數(shù)里近,半載始能之。
鸑鷟一峰聳,相參如有期。
昔人卓庵地,惜不譚佇尼。
我與五士游,正值暮春時(shí)。
修梁四三所,盡得廬阜奇。
清波映文石,珠玉光陸離。
貧者反不顧,留為貧窶資。
飛雪涌千石,寧為寒暑移。
觸熱褦襶子,豈知世有斯。
題名峻壁間,用愜異日思。
注釋參考
觸熱
(1).冒著炎熱。 漢 崔駰 《博徒論》:“﹝博徒﹞乃謂曰:‘子觸熱耕耘,背上生鹽?!?唐 杜甫 《送高書記》詩(shī):“借問今何官,觸熱向 武威 ?” 清 無名氏 《燕臺(tái)口號(hào)》之十六:“往來觸熱人告許,一晌心涼恐未能?!?/p>
(2).比喻煩躁易怒。 元 關(guān)漢卿 《謝天香》第一折:“從今后無倒斷嗟呀怨咨,我去這觸熱也似官人行將禮數(shù)使?!?/p>
褦襶子
(1).指不曉事的人?!豆盼脑贰こ虝裕汲盁峥驮?shī)>》:“只今褦襶子,觸熱到人家?!?章樵 注:“音耐戴,言不爽豁也。《類説》、《集韻》:‘褦襶,不曉事之名?!?宋 王安石 《用前韻戲贈(zèng)葉致遠(yuǎn)直講》:“反嗤褦襶子,但守一經(jīng)籍?!?金 史肅 《放言》詩(shī)之二:“壯歲羞為褦襶子,如今卻羨囁嚅翁?!?清 王晫 《快說續(xù)記》:“二三知己在座,忽聞褦襶子至,俱顰蹙無奈?!?/p>
(2).指夏天遮日的涼笠。 明 李時(shí)珍 《本草綱目·服器·敗天公》:“近代又以牛馬尾、棕毛、皂羅漆製以蔽日者,亦名笠子,乃古所謂褦襶子者也。”
陳宓名句,三月游延平溪源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