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文同《巫山高》:
巫山高,高凝煙,十二碧簪寒插天。
危巖絕壁已飛動(dòng),況復(fù)下壓萬丈之蒼淵。
波沖浪激作深井,虎眼徹底一漩。
長風(fēng)澒涌發(fā)滟澦,惡色怒勢(shì)因誰然。
我欲截中流,虹梁莫得施{左蟲右連}蜷。
東西相遠(yuǎn)望不到,兩目欲斷心將穿。
回看高唐廟下灑靈雨,遣我歸意常翩翩。
注釋參考
巫山
(1). 戰(zhàn)國 宋玉 《高唐賦》序:“昔者先王嘗游 高唐 ,怠而晝寢。夢(mèng)見一婦人,曰:‘妾 巫山 之女也,為 高唐 之客。聞君游 高唐 ,愿薦枕席?!跻蛐抑?。去而辭曰:‘妾在 巫山 之陽,高丘之阻,旦為朝云,暮為行雨,朝朝暮暮, 陽臺(tái) 之下。’旦朝視之,如言,故為之立廟,號(hào)曰 朝云 ?!焙笏煊脼槟信臅?huì)的典實(shí)。 五代 馮延巳 《鵲踏枝》詞之七:“心若垂楊千萬縷,水闊花飛,夢(mèng)斷 巫山 路?!?明 梁辰魚 《浣紗記·通嚭》:“今夜同歡會(huì),夢(mèng)魂飛, 巫山 一對(duì)暮云歸。”《西湖佳話·西泠韻跡》:“但求一見,為榮多矣,誰敢妄想 巫山 之夢(mèng)?!?/p>
(2).山名。在 四川 、 湖北 兩省邊境。北與 大巴山 相連,形如“巫”字,故名。 長江 穿流其中,形成三峽。 唐 李白 《古風(fēng)》之五八:“我行 巫山 渚,尋古登 陽臺(tái) ?!?宋 陸游 《三峽歌》:“十二 巫山 見九峰,船頭彩翠滿秋空?!?mao{1~1}澤{1*1}東 《水調(diào)歌頭·游泳》詞:“截?cái)?巫山 云雨,高峽出平湖?!?/p>
凝煙
濃密的霧氣。 南朝 宋 劉鑠 《歌詩》:“凝煙汎城闕,凄風(fēng)入軒房?!?唐太宗 《祀北岳恒山文》:“疊嶂參差,凝煙含翠,重岡紛糺,照日分紅?!?殷夫 《給某君》詩:“漫著暮氣凝煙的黃昏中,我們同踽踽于崎嶇的街頭。”
十二
(1).十分之二?!妒酚洝じ咦姹炯o(jì)》:“地方二千里,持戟百萬,縣隔千里之外, 齊 得十二焉?!?裴骃 集解引 蘇林 曰:“十二,得十中之二。”
(2).特指稅率或利率十分之二?!吨芏Y·地官·載師》:“凡任地……甸稍縣都,皆無過十二?!?賈公彥 疏:“皆無過十二者……皆無過十而稅二?!薄稘h書·貢禹傳》:“商賈求利,東西南北各用智巧,好衣美食,歲有十二之利,而不出租稅?!?顏師古 注:“若有萬錢為賈,則獲二千之利?!?/p>
(3).形容數(shù)量多或程度深。 南朝 齊 王融 《望成行》:“金城十二重,云氣出表里?!眳⒁姟笆??!?/p>
碧簪
碧玉簪。比喻蒼翠陡峭的山峰。 宋 文同 《巫山高》詩:“ 巫山 高,高凝煙,十二碧簪寒插天?!?宋 曾幾 《夏雨應(yīng)祈呈桂帥》詩之一:“兒報(bào)夕陽明,環(huán)城碧簪立。”
文同名句,巫山高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