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李世民《幸武功慶善宮》:
壽丘惟舊跡,酆邑乃前基。
粵予承累圣,懸弧亦在茲。
弱齡逢運改,提劍郁匡時。
指麾八荒定,懷柔萬國夷。
梯山咸入款,駕海亦來思。
單于陪武帳,日逐衛(wèi)文枇 。
端扆朝四岳,無為任百司。
霜節(jié)明秋景,輕冰結(jié)水湄。
蕓黃遍原隰,禾穎積京畿。
共樂還鄉(xiāng)宴,歡比大風(fēng)詩。
注釋參考
弱齡
(1).弱冠之年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<王文憲集>序》:“時司徒 袁粲 ,有高世之度,脫落塵俗,見公弱齡,便望風(fēng)推服,嘆曰:‘衣冠禮樂在是矣!’時 粲 位亞臺司,公年始弱冠?!?明 宋濂 《符氏世譜記》:“ 文昌 之年猶未弱齡,朝夕奔走乎西東?!?/p>
(2).泛指幼年、青少年。 晉 陶潛 《始作鎮(zhèn)軍參軍經(jīng)曲阿》詩:“弱齡寄事外,委懷在琴書。” 逯欽立 注:“弱齡,弱年,少年?!?南朝 梁 沉約 《齊禪林寺尼凈秀行狀》:“弱齡便神情峻徹,非常童稚之伍,行仁尚道,洗志法門,至年十歲,慈念彌篤?!?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迦畢試國》:“王城西北大河南岸舊王迦藍,內(nèi)有 釋迦菩薩 弱齡齓齒,長餘一寸?!?季羨林 等注:“齓齒,此指 釋迦 菩薩少年時所換的牙齒。”《清史稿·世祖紀(jì)二》:“朕自弱齡,即遇皇考 太宗皇帝 上賓,教訓(xùn)撫養(yǎng),惟圣母皇太后慈育是依。”按, 順治 ( 世祖 )六歲時登位,由 睿親王 多爾袞 攝政。
提劍
《史記·高祖本紀(jì)》:“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,此非天命乎?”后以“提劍”謂起兵或從軍。 唐 杜牧 《感懷詩》:“ 高文 會 隋 季,提劍徇天意?!?明 何景明 《挽謝晚耕》詩:“ 日南 提劍志,海上卻金名?!?/p>
匡時
匡正時世;挽救時局。《后漢書·荀淑傳論》:“平運則弘道以求志,陵夷則濡跡以匡時?!?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勉學(xué)》:“文義習(xí)吏,匡時富國,以取卿相者有矣。” 唐 吳兢 《貞觀政要·尊敬師傅》:“多才多蓺,道著於匡時;允文允武,功成於纂祀。” 清 顧炎武 《寄李生云霑時寓曲周僧舍課子衍生》詩:“何如 長白山 中寺,莫使匡時雅志違?!?廖仲愷 《幽禁中感賦》詩:“吾生遭不造,芒鞋肆所之;廿載茹酸辛,努力思匡時?!?/p>
李世民名句,幸武功慶善宮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