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一登眺,朔雁正來(lái)賓
出自宋代賀鑄《懷寄寇元弼王文舉十首之四登飛鴻亭》:
南京一登眺,朔雁正來(lái)賓。
好去長(zhǎng)淮北,殷勤訪故人。
注釋參考
南京
(1).古都名。 唐 安史 之亂, 玄宗 奔 蜀 。到 至德 二載,收復(fù)兩京,還都 長(zhǎng)安 ,遂將 蜀郡 改為 成都府 ,建號(hào) 南京 。 唐 李白 《上皇西巡南京歌》之六:“北地雖夸 上林苑 , 南京 還有 散花樓 ?!?/p>
(2).古都名。 契丹 神冊(cè) 四年葺 遼陽(yáng) 故城建 東平郡 。 天顯 三年遷 東丹國(guó) 都于此,升為 南京 。
(3).古都名。 契丹 會(huì)同 元年得 幽 薊 十六州,升 幽州 為 幽都府 ,建號(hào) 南京 。 范文瀾 蔡美彪 等《中國(guó)通史》第四編第三章第一節(jié):“ 遼太宗 把皇都建號(hào) 上京 ,稱 臨潢府 。 幽州 稱 南京 。”
(4).古都名。 宋 大中 祥符 七年,因 應(yīng)天府 為 趙匡胤 舊藩,建為 南京 。地在今 河南 商丘縣 南。 建炎 元年, 高宗 繼位于 南京 ,即此。參閱 宋 高承 《事物紀(jì)原》卷六。
(5).古都名。 金 天輔 七年,以新得 遼 地 南京 (即 燕京 )六州歸 宋 ,改以 平州 為 南京 。
(6).古都名。 金 初稱 北宋 故都 開(kāi)封府 為汴京, 貞元 元年改稱 南京 。 貞祐 二年遷都于此。 宋 周煇 《北轅錄》:“九日,至 東京 。虜改名 南京 ……按 東京 , 春秋 衛(wèi) 、 陳 、 鄭 三國(guó)之境,古 大梁城 也?!?/p>
(7).古都名。 明 洪武 元年八月建都于 江南 應(yīng)天府 , 永樂(lè) 間遷都 北京 ,改 應(yīng)天府 為行在, 正統(tǒng) 間建為 南京 。 清 為 江寧府 治,而仍沿 南京 之稱。即今 南京市 。 清 孫枝蔚 《初至南京客有談南京事者感賦》詩(shī):“ 南京 歌舞驕南渡,四鎮(zhèn)功名誤四方。”
登眺
登高遠(yuǎn)望。 唐 李白 《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》詩(shī):“峯巒秀中天,登眺不可盡?!?宋 王安石 《贈(zèng)寶覺(jué)》詩(shī)序:“聞 化城閣 甚壯麗,可登眺,思往游焉,故賦是詩(shī)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愛(ài)奴》:“自入館以來(lái),每欲一出登眺,輒錮閉之?!?/p>
朔雁
指北地南飛之雁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撰征賦》:“眷轉(zhuǎn)蓬之辭根,悼朔雁之赴 越 。” 唐 劉滄 《與僧話舊》詩(shī):“此時(shí)相見(jiàn)又相別,即是 關(guān) 河 朔雁飛?!?清 曹寅 《寄姜綺季客江左》詩(shī):“布帆暗轉(zhuǎn) 金 焦 岸,朔雁新遲 彭蠡湖 ?!?/p>
來(lái)賓
來(lái)賓 (láibīn) 來(lái)訪的客人 guest;visitor 招待來(lái)賓賀鑄名句,懷寄寇元弼王文舉十首之四登飛鴻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8智拓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