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郭印《再和二首》:
魚跳須過龍門,虎驟不從兔徑。
上士聞道勤行,豈以難能為病。
固守滿堂之珍,肯使如瓶之罄。
對境一念不萌,應(yīng)緣六根皆凈。
剛克本自沉潛,動直先由專靜。
達(dá)理必明其權(quán),盡性以至於命。
鼎中水騰火降,煤田陰衰陽盛。
神功妙合虛無,天光潛發(fā)泰定。
豈惟出塵離俗,更可超凡入圣。
自憐末學(xué)多方,未得大中至正。
莫知斡運(yùn)帝車,寧解執(zhí)持坤柄。
丹經(jīng)苦閱殘編,素發(fā)羞看明鏡。
要求直截真機(jī),速了圓明正性。
何妨萬兩金成,已是一生事竟。
至言今許發(fā)蒙,三沐三薰諦聽。
注釋參考
要求
要求 (yāoqiú) 提出具體愿望或條件,希望做到或?qū)崿F(xiàn) ask;beg;demand 要求各有關(guān)方面的合作 要求服從規(guī)則 要求 (yāoqiú) 所提出的具體愿望或條件 request;claim;demand petition 達(dá)到質(zhì)量要求 提出領(lǐng)土要求直截
直截 (zhíjié) 直接,不拐彎抹角。也作“直捷” straightforward 表示完全如此;簡直 at all 直截把我憋得要死真機(jī)
(1).玄妙之理;秘要。 唐 楊巨源 《送淡公歸嵩山龍?zhí)端略岜編煛吩姡骸耙盁熐锘鹕n茫遠(yuǎn),禪境真機(jī)去住閒?!?宋 陳師道 《和賈耘老春晚》詩:“一臥海城春又晚,不妨閒處得真機(jī)?!?明 謝榛 《四溟詩話》卷四:“古人論詩,舉其大要,未嘗喋喋以泄真機(jī),但恐人小其道爾?!?/p>
(2).真正的動機(jī)、目的。 明 唐順之 《贈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》:“人見其千金之捐乃其奇節(jié),而不知錐刀之算其真機(jī)也。”
明正
(1).辨明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指瑕》:“若夫注解為書,所以明正事理?!?/p>
(2).公開懲處。正,治罪?!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十一:“那親動手的奸徒,若不明正其罪,被害寃魂何時瞑目?” 明 葉盛 《水東日記·看議何觀》:“ 盛 因抹去冒頭所謂‘誣陷大臣,擅開邊釁’,及終所謂‘明正 觀 罪,以為進(jìn)言虛妄者之戒’等語。”參見“ 明正典刑 ”。
(3).見“ 明證 ”。
郭印名句,再和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