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陸游《圣門》:
圣門妙處不容思,千古茫茫欲語誰?曦發(fā)庭中新沐后,舞雩沂上詠歸時。
研求豈足窺微指,博約何由遇碩師?小疾掃空身尚健,蓬窗更作數(shù)年期。
注釋參考
研求
研求 (yánqiú) 研究探求 study and probe 這個劇本需反復(fù)研求微指
見“ 微旨 ”。
博約
(1).指文章內(nèi)容廣博,言簡意明?!段倪x·陸機<文賦>》:“銘博約而溫潤,箴頓挫而清壯?!?李善 注:“博約,謂事博文約也?!?明 沉鯨 《雙珠記·師徒傳習(xí)》:“連年請 馮先生 在家教習(xí)舉業(yè),喜得功深博約,理極精微,從此奮發(fā),取青紫如拾芥?!?/p>
(2).廣求學(xué)問,恪守禮法。 宋 梅堯臣 《依韻和酬韓仲文昆季聯(lián)句見謝》:“次第極言笑,左右排圖書,終日欣博約,貶異正則扶?!?明 王守仁 《傳習(xí)錄》卷上:“《論語》之博約,《孟子》之盡心知性,皆有所證據(jù)?!?陳去病 《自兗州過曲阜謁圣廟孔林》詩之三:“循循知善誘,博約能折中。”參見“ 博文約禮 ”。
何由
亦作“ 何繇 ”。1.從何處,從什么途徑?!冻o·天問》:“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” 漢 王褒 《四子講德論》:“僕雖嚚頑,愿從足下。雖然,何由而自達哉!” 唐 王昌齡 《送韋十二兵曹》詩:“出處兩不合,忠貞何由伸?”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六:“ 晉 張華 有鸚鵡,每出還,輒説僮僕好惡。一日,寂無言; 華 問其故,曰:‘被禁在甕中,何繇得知?’” 魯迅 《野草·墓碣文》:“痛定之后,徐徐食之。然其心已陳舊,本味又何由知?”
(2).怎能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》詩:“美人游不還,佳期何由敦?”《宋書·沉慶之傳》:“治國譬如治家,耕當(dāng)問奴,織當(dāng)訪婢。陛下今欲伐國,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,事何由成?” 明 劉基 《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》詩之三:“路遠無羽翼,何由得飛還?”《醒世恒言·李玉英獄中訟冤》:“稍加責(zé)罰,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,説你怎地凌虐。妹夫必然著意防范,何繇除得?”
(3).因何。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有云 太倉 王宮詹 ,藏 宋 搨《十三行》,一字無損。然與《玉版》對觀,無少差,信為《玉版》未損時之拓也。何由落水,以致剝漶?或造物忌之邪?”
碩師
大師。指學(xué)問淵博的人。 明 宋濂 《送東陽馬生序》:“﹝余﹞既加冠,益慕圣賢之道,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?!?明 方孝孺 《贈瑄蘊中序》:“交乎王公薦紳以脩其文,接乎碩師宿學(xué)以通其道。”
陸游名句,圣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