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普巖《偈頌二十五首》:
風(fēng)云合匝,龍虎交馳。
一進一退,各適其宜。
叢林烜赫,慧命流輝。
壽丘面皮厚多少,惟許通方作者知。
注釋參考
壽丘
亦作“ 壽邱 ”。古地名。在今 山東省 曲阜縣 東?!妒酚洝の宓郾炯o》:“﹝舜﹞作什器於 壽丘 。” 晉 皇甫謐 《帝王世紀》:“﹝ 附寶 ﹞孕二十五月,生 黃帝 於 壽邱 ?!?明 張居正 《軒轅皇問道治世長生頌》:“蚤徵靈瑞,葉 壽邱 之符?!?/p>
面皮
面皮 (miànpí) 臉皮 face skin 面子;情面 face 〈方〉∶(面皮兒)包包子、餃子等的薄片狀的面 skin 軍鼓的上鼓面 batter head多少
多少 (duōshǎo) 指量度或數(shù)量大小 how much 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樓臺煙雨中。——唐· 杜牧《江南春絕句》 你有多少錢 或多或少;未特別指出的或未確定的東西(如數(shù)量或價格) so much 按多少錢一里收費 稍微 somewhat 天氣多少有些變化 疑問代詞 how many 問數(shù)量 正不曾問得你多少價錢?!端疂G傳》 表示不定的數(shù)量 最后終于寫出來了——作了多少努力,得到了多少歡樂,只有這位業(yè)余作者才知道通方
(1).通曉道術(shù)。《漢書·韓安國傳》:“通方之士,不可以文亂。” 顏師古 注:“方,道也?!?/p>
(2).指通曉為政之道。 宋 葉適 《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塢狀》:“伏乞朝廷速賜選擇總練通方老於智謀之士,前來 建康 ,糾剔某妄作疏漏之失?!?/p>
(3).共通的道理?!逗鬂h書·王充王符等傳論》:“數(shù)子之言當(dāng)世失得皆究矣,然多謬通方之訓(xùn),好申一隅之説。” 宋 曾鞏 《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》:“庶幾識古今之通方,知國家之大體?!?/p>
(4).變通;靈活?!抖古镩e話·首陽山叔齊變節(jié)》:“只因 伯夷 生性孤僻,不肯通方,父親道他不近人情,沒有容人之量。” 李劼人 《天魔舞》第十九章:“外國人不比 中國 人通方,你既當(dāng)面同他講了,他就得跟你當(dāng)面交待?!?/p>
(5).指不限于一經(jīng)一論的研究方法。 呂澂 《中國佛學(xué)源流略講》第六講:“這種不限于一經(jīng)一論的研究方法,叫作‘通方’,即通達一切?!?/p>
作者
作者 (zuòzhě) 文章的寫作者;藝術(shù)品的創(chuàng)造者 author;writer 創(chuàng)始之人 originator釋普巖名句,偈頌二十五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