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國謀臣詔,三閭賢相貶
出自元代曾瑞《【中呂】醉{1~1}春{1~1}風(fēng)_清高七國謀》:
清高。
。
七國謀臣詔,三閭賢相貶。
官極將相位雙兼,險(xiǎn),險(xiǎn),險(xiǎn)。
眾口難箝,您也久占,俺咱常嚴(yán)。
。
。
狼虎途中慊,山村酒興染。
引開醉眼舞青簾,飐,飐,飐。
金橘香甜,玉蛆浮酤,綠醅醇釅。
。
。
醒時(shí)長嘯掀髯,醉后高歌入崦。
竹溪花塢山莊掩,門映遙岑數(shù)點(diǎn)。
。
。
客來?xiàng)垫浹采降辏Q去松陰轉(zhuǎn)屋檐。
野塘消遣酒頻添,杯瀲滟,不顧老妻嫌。
。
。
無拘鈐,絕憂念,山嵐湖瀲,浪靜風(fēng)恬。
籬菊懺,風(fēng)云儉,隱跡埋名隨時(shí)浙,任當(dāng)途誰污誰廉。
田租自斂,糇糧不歉,世事休呥。
。
。
懸河口緊閉山水間潛,經(jīng)綸手忙抄塵世上閃。
書萬卷撐腸穩(wěn)支拈瓦,有感幽懷露光焰,吐虹霓作歌揮劍。
。
。
注釋參考
七國
(1).指 戰(zhàn)國 時(shí) 秦 、 楚 、 燕 、 齊 、 韓 、 趙 、 魏 七國?!妒酚洝ぬK秦列傳》:“凡天下戰(zhàn)國七?!?漢 許慎 《<說文解字>序》:“其后諸侯力征,不統(tǒng)於王,惡禮樂之害己,而皆去其典籍,分為七國?!?康有為 《大同書》乙部第二章:“ 春秋 則二百餘國, 戰(zhàn)國 為七國?!?/p>
(2).指 漢景帝 時(shí) 吳 、 楚 、 趙 、 膠西 、 濟(jì)南 、 菑川 、 膠東 七個(gè)諸侯國。因于公元前一四五年同時(shí)發(fā)動武裝叛亂,史稱“七國之亂”?!妒酚洝ぴ魂隋e(cuò)傳列》:“ 吳 楚 七國果反,以誅 錯(cuò) 為名?!?三國 魏 陳琳 《檄吳將校部曲文》:“太慰帥師,甫下 滎陽 ,則七國之軍,瓦解冰泮。” 晉 潘岳 《西征賦》:“成七國之稱亂,飜助逆以誅 錯(cuò) ?!?/p>
謀臣
謀臣 (móuchén) 為帝王出謀劃策的臣子;有謀略的臣子 brain truster of the emperor or king 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?!巍?蘇洵《六國論》三閭
指 屈原 ?!逗鬂h書·孔融傳》:“忠非 三閭 ,智非 鼂錯(cuò) ,竊位為過,免罪為幸?!?李賢 注:“即 屈原 也,掌王族三姓,曰 昭 、 屈 、 景 ,故曰‘三閭’?!?晉 陶潛 《感士不遇賦》:“故 夷 、 皓 有安歸之嘆, 三閭 發(fā)已矣之哀。” 宋 張孝祥 《水調(diào)歌頭·泛湘江》詞:“喚起九歌忠憤,拂拭 三閭 文字,還與日爭光?!?清 黃遵憲 《將應(yīng)順天試仍用前韻呈靄人樵野丈》:“轍亂旗翻屢敗車,行吟憔悴比 三閭 。”
賢相
賢明的宰相。《荀子·富國》:“使百姓無凍餧之患,則是圣君賢相之事也?!?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述祖德》詩之二:“賢相謝世運(yùn),遠(yuǎn)圖因事止。” 明 焦竑 《玉堂叢語·文學(xué)》:“承上問而不蔽下臣之美,賢相之盛節(jié)也?!?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二集·田軍作<八月的鄉(xiāng)村>序》:“我們的學(xué)者也曾說過:要征服 中國 ,必須征服 中國 民族的心。其實(shí), 中國 民族的心,有些是早給我們的圣君賢相武將幫閑之輩征服了的。”
曾瑞名句,【中呂】醉春風(fēng)_清高七國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