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吳融《岐下聞杜鵑》
化去蠻鄉(xiāng)北,飛來渭水西。為多亡國恨,不忍故山啼。
怨已驚秦鳳,靈應識漢雞。數(shù)聲煙漠漠,余思草萋萋。
樓迥波無際,林昏日又低。如何不腸斷,家近五云溪。
注釋參考
秦鳳
傳說 蕭史 善chui{1*1}簫作鳳鳴, 秦穆公 以女 弄玉 妻之。后兩人俱乘鳳仙去。事見 漢 劉向 《列仙傳》。后用以為典。 唐 吳融 《岐下聞杜鵑》詩:“怨已驚 秦 鳳,靈應識 漢 雞。” 宋 楊億 《宣曲二十二韻》:“ 秦 鳳來何晚, 燕 蘭夢未成?!?/p>
靈應
靈驗?!逗鬂h書·光武帝紀下》:“地祇靈應而朱草萌生?!?宋 蘇軾 《密州祭常山文》之三:“五日不雨,民在坑谷,猗嗟我侯,靈應響速?!薄毒劳ㄑ浴び岵浪で僦x知音》:“賢弟,在世為人聰明,死后為神靈應?!?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三五:“他并不信灶王爺與財神爺真有什么靈應,但是他愿屋中有點光亮與溫暖?!?/p>
漢雞
漢 王充 《論衡·道虛》:“ 淮南王 學道……奇方異術,莫不爭出。王遂得道,舉家升天,畜產(chǎn)皆仙,犬吠于天上,雞鳴于云中。”后因以“漢雞”為典。 唐 吳融 《岐下聞杜鵑》詩:“怨已驚 秦 鳳,靈應識 漢 雞?!?/p>
吳融名句,岐下聞杜鵑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