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閻防《宿岸道人精舍》:
早歲參道風,放情入寥廓。
重因息心侶,遂果巖下諾。
斂跡辭人間,杜門守寂寞。
秋風翦蘭蕙,霜氣冷淙壑。
山牖見然燈,竹房聞?chuàng)v藥。
愿言舍塵事,所趣非龍蠖。
注釋參考
斂跡
(1) [cover up one's traces;keep out of the way;temporarily desist from one's evil ways;lie low]∶隱蔽形跡,不敢露面
宿奸老蠹為斂跡。——《新唐書·劉棲楚傳》
(2) [restrain;refrain from evil-doing to avert public attention]∶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
屏氣斂跡
(3) [retire from public life]∶指退隱不出
斂跡避賢
詳細解釋亦作“ 斂跡 ”。1.收斂形跡。謂有所顧忌而不敢放肆?!度龂尽の褐尽の涞奂o》“遷 頓丘 令” 裴松之 注引《曹瞞傳》:“后數(shù)月, 靈帝 愛幸小黃門 蹇碩 叔父夜行,即殺之。京師斂跡,莫敢犯者?!薄缎绿茣鳌罚骸跋仁?,諸惡少竄名北軍,凌藉衣冠,有罪則逃軍中,無敢捕。 棲楚 一切窮治,不閲旬,宿姦老蠹為斂跡?!?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聞》卷三:“﹝ 邵嗣堯 ﹞后由御史督學 江 南,鯁直公廉,勢要斂跡?!?王闿運 《李仁之傳》:“獄訟衰止,游惰皆斂跡?!?/p>
(2).隱藏;躲避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知止》:“夫矰繳紛紜,則鴛雛徊翮;坑穽充蹊,則麟虞斂跡?!?唐 白居易 《與陳給事書》:“可與進也,乞諸一言,小子則磨鉛策蹇,騁力於進取矣;不可進也,亦乞諸一言,小子則息機斂跡,甘心於退藏矣。”
(3).退居;隱居。《晉書·張軌傳》:“吾在州八年,不能綏靖區(qū)域,又值中州兵亂, 秦 隴 倒懸,加以寢患委篤,實思斂跡避賢?!?唐 岑參 《終南雙峰草堂作》詩:“斂跡歸山田,息心謝時輩?!?/p>
見“ 斂跡 ”。
辭人
(1).辭賦作家。 漢 揚雄 《法言·吾子》:“詩人之賦麗以則,辭人之賦麗以淫?!?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名實》:“遂設(shè)讌言,面相討試,竟日歡諧,辭人滿席?!?唐 歐陽詢 《道失》詩:“已惑 孔貴嬪 ,又被辭人侮?!?宋 歐陽修 《論水災(zāi)疏》:“辭人墨客,稱述本支之盛,為陛下歌之頌之,豈不美哉!”
(2).涉訟之人。 漢 王符 《潛夫論·愛日》:“百姓廢農(nóng)桑而趨府庭者……訟不訟輒連月日,舉室釋作,以相瞻視,辭人之家,輒請鄰里應(yīng)對送餉?!?/p>
杜門
杜門 (dùmén) 閉門 close the door 光退門閭,杜門自守?!稘h書·孫光傳》 而又剪發(fā)杜門?!鳌?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寂寞
寂寞 (jìmò) 冷清孤單;清靜 solitary;lonely;lonesome 寂寞難耐 靜寂無聲 deadly still閻防名句,宿岸道人精舍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