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劉禹錫《踏潮歌》
屯門積日無回飆,滄波不歸成踏潮。轟如鞭石矻且搖,
亙空欲駕黿鼉橋。驚湍蹙縮悍而驕,大陵高岸失岧峣。
四邊無阻音響調(diào),背負(fù)元?dú)庀浦叵?。介鯨得性方逍遙,
仰鼻噓吸揚(yáng)朱翹。海人狂顧迭相招,罽衣髽首聲嘵嘵。
征南將軍登麗譙,赤旗指麾不敢囂。翌日風(fēng)回沴氣消,
歸濤納納景昭昭。烏泥白沙復(fù)滿海,海色不動(dòng)如青瑤。
注釋參考
鞭石
(1).《藝文類聚》卷七九引 晉 伏琛 《三齊略記》:“ 始皇 作石橋,欲過海觀日出處。于時(shí)有神人,能驅(qū)石下海, 城陽 一山石,盡起立。嶷嶷東傾,狀似相隨而去。云石去不速,神人輒鞭之,盡流血,石莫不悉赤,至今猶爾?!焙笏煲浴氨奘睘樯裰牡涔?。 北周 庾信 《哀江南賦》:“東門則鞭石成橋,南極則鑄銅為柱?!?宋 蘇軾 《兩橋詩·西新橋》:“岌岌類鞭石,山川非 會(huì)稽 ?!?元 陳樵 《蔗庵賦》:“ 秦 人鞭石而望洋, 謝娥 入海而增喟?!?明 王世貞 《太和即事》詩之一:“路疑鞭石就,室似鑿空懸?!?/p>
(2).相傳 難留城 (今 湖北 宜昌 )山上有一石洞,洞中有兩塊大石,俗名陰陽石。陰石常濕,陽石常燥。每遇水旱不調(diào),百姓便進(jìn)洞祈福。天旱則鞭打陰石得雨,雨多則鞭打陽石天晴。事見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夷水》。后作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。 北周 庾信 《和樂儀同苦熱》:“鞭石未成雨,鳴鳶不起風(fēng)。” 唐 杜甫 《雷》詩之二:“暴尪或前聞,鞭石非稽古?!?/p>
黿鼉
大鱉和豬婆龍?!秶?guó)語·晉語九》:“黿鼉魚鱉,莫不能化。” 宋 王安石 《金山寺》詩:“扣欄出黿鼉,幽姿可時(shí)睹?!?清 孫枝蔚 《金山》詩之一:“僧老黿鼉大,鐘殘鼓角哀?!?/p>
劉禹錫名句,踏潮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