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恩非為己,祿養(yǎng)及吾親。
出自唐朝白居易《初除戶曹,喜而言志》
詔授戶曹掾,捧認(rèn)感君恩。
感恩非為己,祿養(yǎng)及吾親。
弟兄俱簪笏,新婦儼衣巾。
羅列高堂下,拜慶正紛紛。
俸錢四五萬,月可奉晨昏。
廩祿二百石,歲可盈倉(囗禾)。
喧喧車馬來,賀客滿我門。
不以我為貪,知我家內(nèi)貧。
置酒延賀客,客容亦歡欣。
笑云今日后,不復(fù)憂空樽。
答云如君言,愿君少逡巡。
我有平生志,醉后為君陳。
人生百歲期,七十有幾人。
浮榮及虛位,皆是身之賓。
唯有衣與食,此事粗關(guān)身。
茍免饑寒外,余物盡浮云。
注釋參考
感恩
感恩 (gǎn’ēn) be thankful 感謝別人給予自己的恩惠 感恩不盡 餐前或餐后對上帝表示感謝非為
(1).干不顧法紀(jì)或禮法的壞事。 元 無名氏 《陳州糶米》第二折:“貪贓壞法,飲酒非為?!?明 陶宗儀 《輟耕錄·鬼爺爺》:“然頗慎行止,不敢非為。”
(2).指違法或違反道德的壞事、壞行為。《水滸傳》第三五回:“不孝逆子,做下非為?!?清 黃六鴻 《?;萑珪ば堂ね练c卯》:“爾宜躬先奉法以統(tǒng)一鄉(xiāng)之眾,以盡軌于法,稍有非為,惟爾總是問?!?/p>
(3).不顧法紀(jì)或禮法。 元 無名氏 《硃砂擔(dān)》第四折:“我癡心想望貞潔,你做事忒殺非為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十三:“小人頗知禮法,極守本分的,怎敢干此非為之事。”
祿養(yǎng)
以官俸養(yǎng)親。古人認(rèn)為官俸本為養(yǎng)親之資。 漢 焦贛 《易林·革之觀》:“飛不遠(yuǎn)去,法為罔待,祿養(yǎng)未富。”《魏書·辛雄傳》:“﹝ 辛雄 ﹞又為《祿養(yǎng)論》,稱 仲尼 陳五孝,自天子至庶人無致仕之文……以為宜聽祿養(yǎng),不約其年?!?唐 司空圖 《盧公神道碑》:“祿養(yǎng)之榮,孝敬之美,一時罕及也。” 明 高明 《琵琶記·風(fēng)木馀恨》:“你今日榮歸故里,光耀祖宗,雖是他生前不能享你的祿養(yǎng),死后亦得沾你的恩典?!?清 唐孫華 《暮春雜詩》之五:“至今虛祿養(yǎng),早計失躬耕?!?/p>
白居易名句,初除戶曹,喜而言志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5工薪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