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令《不愿漁》:
終焉可百為,不愿為漁子。
當時渭陽人,自是直釣耳。
今非結網身,豈有得魚喜。
試身風波間,等用豢妻子。
古今同為漁,意義不相似。
采薇南山阿,歸耕南山下。
食苦心無虞,守約自閑暇。
出處皆有義,在理無用訝。
今人舉一隅,何足語學稼。
注釋參考
百為
多種作為?!稌ざ喾健罚骸澳笋阄┡坝诿?,至于百為,大不克開?!?唐 李邕 《海州大云寺禪院碑》:“四益風驅,百為火滅。” 宋 曾鞏 《兵間》詩:“世上固自有百為,兵間乃獨求一試?!?何啟 胡禮垣 《新政論議》:“一曰開鐵路以振百為?!?/p>
漁子
捕魚為業(yè)的人。 晉 郭璞 《江賦》:“於是蘆人漁子,擯落江山?!?唐 孟浩然 《夜渡湘水》詩:“榜人投岸火,漁子宿潭煙?!?清 杭世駿 《張高要遣送嘉魚》詩:“漁子伏殺機,網罟恣撈漉?!?/p>
王令名句,不愿漁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